她家情况更糟,只向亲友借了几百元,早用光了,我又想办法借给她几百元,三天就没了。两位老人躺在病床上唉声叹气,我看着焦急,我想有个一万块钱就能解决两位老人的手术费了。我把办喜事收份子的主意一说,两位老人都赞同,小兰为了救她娘,也同意了。”
“唉……”大良沉重地叹了口气,“这也太荒唐了……”■
(责编:非本 图:张永海)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5年第21期 胆小鬼与英雄作者:白 琅字体: 【大 中 小】
这天上午,高乡长领着小马、小赵、小李去大青山沟村,奖励一位几天前曾赤手空拳勇擒两个被通缉的杀人凶犯的孤胆英雄。爬到半山腰时,忽听前面有个女子在喊:“救命呀!救命呀!”
听到喊声,三个小青年立马向山上冲去。跑在最前面的是小马。
原来,两个歹徒劫持了一个女孩,欲对女孩施暴。高个歹徒见来了人,一下子从兜里掏出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喊道:“你们谁敢上,我就一刀捅死谁!”
高乡长并没被歹徒的嚣张气焰吓倒,大手一挥:“不怕死的跟我上!”
小马先高乡长一步第一个冲了上去。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小马竟冲向了矮个子歹徒,原来矮个子歹徒的手里没有刀。
小马力大如牛,一拳就将矮个子歹徒击倒,歹徒的面门被打破了,鲜血直流。小马一个雄鹰展翅,骑在歹徒的身上,接着又是一拳。没想到歹徒反应特快,把头一转,小马的拳头竟砸在了石头上,他的手一下子淌出了血。这时,矮个子歹徒从兜里掏出刀,猛地向小马的腹部刺来,小马一闪身,那刀竟刺在了前来助战的高乡长的大腿上,高乡长的大腿顿时鲜血直流。小马见状,竟腾地从歹徒的身上跳起来,拔腿就躲到一边去。高乡长愣怔了片刻后,便扑向歹徒,同歹徒进行搏斗。
这时,已将高个歹徒制服的小赵奔过来,帮着高乡长制服了矮个子歹徒。
回到乡里,大家听说了小马的表现后,一下子就跟他疏远了。这也难怪,谁愿意跟一个见死不救、胆小如鼠的胆小鬼相处呢!
小马也很知趣,知道大家都嫌弃他是个胆小鬼,也不像过去那样跟大家热情相处了,整天闷着头只顾工作。
这天早晨,高乡长刚上班,便接到乡派出所一名警员打来的电话,说刚才有架马车在大街上疯跑,小马为了救前面几个被吓傻了的小学生,竟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拦受惊的马,结果身负重伤,已被送进医院抢救。高乡长怀疑地对那名警员说道:“不会是你们搞错了吧?小马是个胆小鬼,他怎么会舍身去拦那受惊的马呢?”那名警员说道:“我们也听说过他是个胆小鬼,也不相信他会这么做,可刚才上去拦马的确实是他!”
高乡长虽然不相信小马会上前拦马,但他还是去了医院。可让高乡长没有想到的是,小马确实因为拦惊马受了重伤。
小马见了高乡长,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对高乡长说道:“高乡长,我不行了。我只想告诉你:我不是个胆小鬼。在我上大二时,有一次在街上,我碰到了一个抢劫犯,他正在抢一个老人的钱。我冲上去抓他,他冲我说道:‘你还敢抓我,我是一个艾滋病患者,警察都不敢抓我。’我没犹豫就将他抓住。当时他竟咬了我一口,没想到他真的是一个艾滋病患者,我就这样被传染上了艾滋病毒。那天抓歹徒我们都出了血,我怕传染给你,只好躲到一边……”小马的话还没说完,就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责编:小川?摇图:张永海)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5年第21期 两个大能人作者:肖 冰字体: 【大 中 小】
这年,下洼村接到乡里的通知,要求必须报一个致富专业户,说是为了响应县里提出来的“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龙头”的号召。不报不行,否则村长就地免职。这下村长可犯了难。他们这里地处深山区,是个兔子不拉屎、老鹰不搭窝的穷山沟沟,村里哪有什么专业户?妇联主任眨眨眼,说:“咱们这里报种植的,不行,地皮薄,人家来了一看,就得露馅。还得从养殖上想法子,干脆来个数大牲口的头数,谁家的大牲口头数多,就算谁家。”
数来数去,于真清家的最多。村长听了直摇头,说:“不行,不行。他家那几头牛都是给一个专门繁殖牛黄的养殖场代养的。再说,仅那么几头,也不够一个专业户的标准啊。”
“我们往里想啊,就说里面长了牛黄,那可就值钱了。”
村长一听,竖起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一旦上面来检查了,头数少了,一眼就能看出来,可他们不能钻到牛肚子里去看吧。就这么定了。”妇联主任挖空心思,东拉西扯地凑了一份材料,报了上去。
他们本来以为糊里糊涂地应付一下,就算完事了。谁知不久,县里来了通知,要开一个致富典型户经验报告会。全乡一共才两个名额,于真清竟然榜上有名。另一个是杨村的刘老头,他报的也是特种养殖,年纯收入2万元,比于真清可厉害得多了。
这回村长又犯难了,于真清是个有名的倔驴,他说不行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万一他不同意去,这事非露馅不可。妇联主任嘿嘿一笑,说:“你就听我的吧,我保证让他乖乖地去。”于是,他俩直奔于真清家。
于真清对村长和妇联主任的双双光临,哪敢怠慢,又是沏茶,又是点烟。他们扯了一会家常,妇联主任叹了一口气说:“咱们村要出一个致富代言人,到县里做报告。人家电视里那些学者,做一次报告,就能得好几万。咱们虽然不能跟人家相比,也是一个字一毛钱啊。原打算让你去的,怕你不愿意做这种弄虚作假的事,现在我们只好琢磨着换人了。”说着,拉起村长假装往外走。于真清的老婆在里面嘀咕一句:“傻瓜,就说那么几句话,能得好几百,赶上我一年的养猪钱。”于真清赶紧从屋里追出来说:“不就是按照稿子胡扯吗?我去。吹牛皮不上税不说,还给钱,这样的好事谁不干!”村长和妇联主任两个人相视一笑,如释重负。
做报告那天,于真清念得还算顺利。可苦了刘老头,他往主席台上一站,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就慌了神,念得磕磕巴巴不说,还弄出不少笑话。
做完报告后,他俩都感觉到浑身不舒服,由于这几天来的着急上火,嗓子发炎,口舌生疮,于是两个人相约,一起到医院看病。
医生给他们开了牛黄上清丸,于真清一看,急忙说:“不行,不行,这个药不行。”医生又换了牛黄清火丸。于真清还说不行,医生一连换了好几样类似的药,于真清都说不行。最后,于真清说:“凡是这种带有牛黄的药,一律不行。”医生说:“牛黄是主药,没有它就无法清火解毒。”于真清说:“这种牛黄不解毒。”
医生生气了:“我是从医学院毕业的,从医十多年,难道还不如你这个门外汉?”于真清只好赔着笑脸说:“我说不解毒,就是不解毒,这是真的。”接着他又拿起那盒药:“你看,这厂子!”
医生说:“这个厂子怎么了,他们可是正规厂家,请不要乱说,别影响我们医院的声誉。”于真清说:“屁,你知道这药里牛黄是从哪来的吗?”
“听说有个牛黄繁殖基地,是那儿专门提供的。”
于真清狡黠地一笑:“我太了解那个基地了,我就是替他们代养牛的农户,有一半以上的牛黄都是我帮他们掺的假。”医生惊讶地看着他,说:“我说找我看病的人,怎么越来越少了,原来都是你们惹的祸!”接着医生又把头转向刘老头,说:“那这位养殖能手,也跟你一样是靠造假致的富?”刘老头一听,急了:“我报的是特种养殖专业户,可是货真价实的。今年,我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同时出嫁,光彩礼钱一个就收入1万元。”
(责编:非本?摇图:刘秉贤)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5年第21期 跑 官作者:申之珉字体: 【大 中 小】
官场上有句顺口溜:“不跑不送,降职不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对这话从来都抱嗤之以鼻态度的萧山,此时也开始考虑跑官了。
论学历,萧山中文系本科毕业,写写划划举手擒来;论政绩,在抓地方工业时,不敢说成绩显著,也算得上兢兢业业;论品格,两袖清风,无任何绯闻逸事;论资历,做了八年林城县副县长,是全市县级干部中资格最老的一个。按说,像他这样的干部早该提升了。想想,够憋气的!
这几年组织部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年龄超过45岁,就不再考虑提拔了。萧山今年42岁,他自己不好说,身边的铁杆朋友却沉不住气,纷纷找他游说,要他抓紧时间“活动活动”,说什么:“与其让个腐败分子买上个一把手,还不如咱花钱让你这个清官上去,这也算是造福一方,对党对百姓都有好处嘛。”鼓励他:“大胆去跑官,甩个十万八万的,我们支持”。有人鼓气,萧山还真有了想法,他准备到市委郭书记那里跑跑。
郭书记是本省人,也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提上来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从未发现有过拉帮结派的非分之事。正当萧山感到无从下手之际,却意外地发现郭书记竟是自己姥爷当年的得意门生,为他掘开一条路。
萧山的姥爷原在省城一家中学任教,郭书记在读高中时,天资聪慧,可家境却十分窘迫。作为班主任的姥爷爱才,平时可没少资助他,并鼓励他考入了一家名牌大学。虽说姥爷早已作古,可郭书记却不忘师恩,还与大舅保持着联系,为大舅村争取到了一笔扶贫贷款,铺设了一条通往国道的柏油马路,彻底解决了村民推车挑担运输山货的困难,走出了脱贫的第一步。凭着这层关系,萧山便觉得自己有了几成把握。
大舅住在距林城60公里的山区,萧山赶来找到大舅,对他说了来意,大舅摇头说:“郭书记虽说是你姥爷的学生,为人却耿正得很,他有个弟弟就在咱乡政府工作,想找他帮忙将自己调到县里,都被他训走了,跟他搞这一套呀,没门。”
萧山听罢说:“大舅,他不会这么绝吧,咱村头的这条大路,不就是他帮助修的吗?要不是姥爷的面子,他会亲自过问这事?”
大舅感慨地说:“山子,修路那阵,你正在外地念书,不清楚咱这路是扶贫路,是县委研究决定的,郭书记不是那种不讲原则的人呀!”
出师不利,吃了闭门羹,萧山心里凉了半截,便要告辞,大舅硬拽着他吃午饭,萧山推却不过,只好答应。他见时间还早,便到村里村外转悠转悠。
多年没来,小山村的变化简直让萧山目瞪口呆:连接村外平坦宽阔的马路上,农用手扶拖拉机忙碌穿梭;山坡上牛羊成群结队,村里家家都住上了明亮宽敞的新房。萧山吃午饭时,对村里的变化大加赞扬一番。大舅得意地说:“这就是修路带来的好处!别的不说,光咱石料厂生产的虎牌青石板,每年就上缴村里几十万!”说到这,大舅又感慨地说:“唉,我要是有你这两下子,非得好好写写郭书记当年带领大伙修路的事迹不可!”
说者无意,听者留心。萧山心中豁然一亮,忙说道:“大舅,我找几个人来咱村写写咋样?”大舅拍手笑道:“好啊好啊,咱村的老少爷们正巴不得呢!一切吃住开销我全包了!”
萧山不禁为自己的灵感所激动。心想,如今领导都爱听赞歌,如能完成一篇歌颂郭书记当年艰苦创业的文章,既能教育众人,又能讨得郭书记及上级领导的欢心和青睐,还可避免跑官送礼那套庸俗官场作风,岂不一箭三雕?他集中精力构思,文章题目定为《闪光之路》。当他找到在市委宣传部当副部长的一位老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同学拍手叫好:“哎呀,老萧,我算是服了你了!我们刚接到省委宣传部的征稿通知,省出版社年底准备推出一套报告文学丛书,就是专门写各地基层干部的,你呀,抓住好题材了!”
不久,市委宣传部发了文件,组成一个专门写作班子,由萧山牵头撰写《闪光之路》报告文学。萧山带着几个笔杆子,驻进了大舅村里。
进展还算顺利,写作组收集到不少关于郭书记的动人事迹,萧山十分高兴,准备动笔之时,萧山却意外地听到一个对郭书记不利的消息:路修好后,为郭书记树碑立传,这碑如今还在村石料厂放着!
萧山亲自跑去石料厂看个究竟,果然在库房发现一块大石碑,上端刻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八个大字,下面是密密麻麻为郭书记评功摆好的碑文……
萧山看罢,很不是滋味,心想,作为共产党领导干部,拿国家下拨的资金,干了应该干的工作,竟要群众为其歌功颂德,岂不有悖于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难道郭书记也在沽名钓誉?他走出石料厂,大舅家的老二开车过来,看见他便停了下来。萧山问道:“你这是往哪去呀?”
老二小声道:“我爹说郭书记家修房,让我给他送去青石板。”
萧山一听愣了:这不是行贿受贿吗?他想去找大舅问个明白,可又一想:干部不都是穿一条裤,大舅当了村支书,他会告诉我这些吗?第二天,萧山又来到郭书记家,果然看见一群人正热火朝天地帮他盖房。他似乎明白了一个真理:世上没有不吃腥的猫!
萧山回到了住处,越想越失望,那股清高劲又上来了,他宁可这县官不当,也不为贪官涂脂抹粉,他准备收拾行囊,打道回府!
正好大舅来找他,听说他要走,问道:“山子,这么快就写完了?那也得给乡亲们念念呀,看看还有遗漏没有?”
“不必了。”萧山冷冷地说:“你们这位青天大老爷都立碑了,我们还写什么?”
大舅说:“咳!你误会了。提起立碑的事,我们全村老少对老郭有一肚子意见哩!”大舅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就在这条路修到半山腰的时候,资金到不了位,眼看天就要冷了,如一月之内不打通,一旦大雪封山就无法修了,这满坡的山果就得烂在山上。郭书记闻知这种情况,将自己家盖房的钱拿了出来,又在政府机关中发动募捐,这才把路修了下来。乡亲们自发给他立了个碑,谁知被他知道后给推倒了,这碑还在石料厂放着。”
“那、那你们给他送的石板呢?”
大舅显得有些不安:“听说他家老屋今年才翻盖,我们几个村委商量一下,给他父亲送去一车青石板,你说,郭书记为咱山区修路操了这么多的心,费了这么大劲,我们送车石板还不应该吗?可郭书记的家人就是不收,这不,刚才又捎信来,说如果不拉回,他们就要告诉郭书记了,这叫我们说啥好呢?”
萧山的心一下被震撼了,回想起自己此行目的,肚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时啥滋味都有……
半年后,由萧山执笔的《闪光之路》报告文学发表了,并在省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读者纷纷写信打电话赞扬,县里还掀起一个“争做人民好公仆”的活动……
这天,萧山和几位铁杆朋友又聚在了一起,当大伙问起他这“官”跑得咋样时,萧山百感交集,连声说道:“受益匪浅、受益匪浅啊!”
(责编:文讲?摇图:胡声平)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5年第21期 明城第一搓作者:白 山字体: 【大 中 小】
在明城,要是说起澡堂子的搓澡师傅,没人不夸徐大搓的手艺高超。让他搓澡,那才叫艺术享受呢,一辈子能让徐大搓给搓上一次澡的人,就仿佛吃饭的见到燕翅席,听戏的见到梅老板那样荣幸。可这徐大搓脾气不好,跟他学手艺的,一般熬不过两个月,就生生地让他骂跑了。徐大搓经好友介绍,收了两个徒弟,一个叫于龙,一个叫王虎。这两个徒弟像哥俩似的,模样很像,可脾气却是天地之差:于龙浑身长眼,机灵无比,只要一个眼神儿,他就知道师傅想的是什么,而且心到手到;而王虎呢,用师傅的话说,是死羊眼,不但看不出师傅的心思,学艺时,脑子还总溜号!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