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只见一个房间里,有好几个大书橱,里面整整齐齐排着的全是书。李金虎第一次进入书房,两眼飞快地在房间里扫视着。只见写字台上方,挂着一个放大了的老人头像,镶嵌在镜框中。老人戴一副眼镜,深情地望着所有注视他的人。
  “新新人类”见李金虎注视老人的挂像,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李金虎道:“老爷子是个耍笔杆子的,一辈子就挣了这么一屋子书。这玩意儿一不当吃,二不当喝,放着也占地方,我要腾出这间房子装修一下当健身房……”
  李金虎再一次打量了一眼老人的遗像和满屋子书,说:“书可是个好东西,可要当破烂儿卖,就不值几个钱了。”
  “新新人类”倒也爽快,说:“这些书少说也有几千斤,别称了,你给我1000块钱得了,权当我替老爷子施舍了!”
  李金虎闻听苦笑了一下说:“叔叔,你这话说得不假,可、可我一个收破烂的,把我卖了也不值1000块啊!你再少些吧!”
  “这……你小子说的倒是实话。好吧,看在老爷子的面上,就少要你一半吧,一分也不能少了!嘿,要是老爷子还活着,就是给他100万也不卖呀!”就这么着,李金虎用他多年积攒的500块钱,买下了所有的书。
  李金虎自幼爱好文学,上中学时,有好几篇作文参加县里的作文比赛,还得过奖呢!来城里收破烂儿后,他租了一间倒闭企业的破仓库,就在这里安了个家。平时收到的书报,他都先不卖,一有空就如饥似渴地阅读,每天读到深夜。
  李金虎将收来的这些书,整整齐齐地码在他的陋室里,一有空就拿出来阅读。他发现每本书的扉页上都印有购书人的大红印鉴和年月日,由此知道书的主人叫冀文元。
  李金虎早就知道冀文元是位故事作家,早在上小学时,就读过他写的很多故事。《故事会》、《故事林》、《百姓故事》等全国著名期刊,每年都发表他大量的故事作品。他的故事新、奇、巧、趣,语言酣畅流利,雅俗共赏,很有读者,自己就特别崇拜他。真没想到,自己和这位大故事作家竟是这样的有缘!
  李金虎兴奋不已。在收来的这些书中,有12本是冀文元的著作,他如获至宝,便按出版年月的先后顺序,一本本地读起来。
  读着读着,李金虎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在有的字或数字下方,点着一个墨点,标着一个阿拉伯数字。开始,他并没有在意,仍是一篇篇往下读。隔着几页,或者几十页,便有一个阿拉伯数字出现,从“1”排开去,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这是什么意思?好端端的标个数字干什么?李金虎觉得非常奇怪和不解。他时常猜测所标字的用意,以为是校对出的错字或者是用字不当。但仔细琢磨,又查阅字典,发现他的猜测并不对。字没错,用字也没什么不妥,此事很是让他伤脑筋。
  不久,冀文元的12本故事都读完了。李金虎注意到,最后一个标记是“142”。这就是说,冀文元在他的12本书中,共标了142个字。
  怀着疑惑和好奇之心,李金虎拿出了第一本书,寻找标“1”的字,是“新”字,标“2”的字是“华”,标“3”的字是“路”……李金虎拿过一支笔,顺手将所有标记的字按顺序一一写在一张纸上。不多不少,整整142个字!他把这些字连起来一读,惊得他舌头吐出来半天闭不上!
  你道这是什么?原来是一份遗嘱,确切地说,是一份别出心裁的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奇特遗嘱!上面这样“写”着:
  新华路储蓄所存款陆万元,账号00123692575,原始凭证毁。
  我一生从文,别无它求,写下拙作12本,聊以自慰。只可惜,儿属另类,不读书不看报,我的书早晚要被他处理掉!痛哉!喜我书者,如与我有缘,或遇知音,读完我的这些书,方可破解其中的奥秘,我愿将此款相赠,他人不可干预。特立此遗嘱。愿我的有缘人喜书爱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金虎捧读着这份奇特的遗嘱,惊喜交加,百感交集!他一遍遍地读着,薄薄的一张纸,在他手里分量是那样的沉重!他不由得暗暗叹息道:“冀爷爷真不愧为大故事作家,就连遗嘱也是这样的富有传奇色彩,令人意想不到!”同时,他也深深地庆幸自己的这份“书缘”!
  李金虎激动得一夜未睡,他想了很多很多。由于经常读书看报,他知道些法律常识,要想兑现“书缘”中的这份奇特遗产,必须通过法律途径。第二天,李金虎便踏进了法院的大门。
  此案实在是太离奇了,法院面对这件从未有过的特殊遗产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审理,认定这份“特殊遗嘱”真实有效,具有法律效力,判定李金虎为此遗产的合法继承人。
  消息不胫而走,收破烂儿的李金虎“收”到6万元巨款的事,一阵风似的传遍全城,再经报纸一披露,更是成了街谈巷议的头号新闻。人们在感叹李金虎这份“书缘”的同时,也为冀文元的这份“匠心”而啧啧称奇。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新新人类”的耳朵里。他又后悔又生气,气势汹汹地来找李金虎,索要老爸的遗产,扬言如果不分他一半,就废了他!
  面对“新新人类”的威胁,李金虎显得十分镇定。他一没争,二没吵,平静地说道:“发生这样的奇事,是我万没想到的,这些天我一直琢磨如何处理这笔钱。我爸爸常对我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多好也不能要!对这笔钱,我是这样想的:我很穷,非常需要钱,但这个钱我不能要!你不知道,在我的家乡,像我这样因为贫穷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我决不是想出名,唱高调,我已把这笔钱捐给希望工程,我想让更多像我这样的孩子重新再去上学……”
  “新新人类”闻听,像是发现天外来客似的,死死地盯着李金虎,半晌才问:“你……你说什么?捐给了‘希望工程’?你莫不是哄我玩儿吧?要玩这一套,你还嫩点儿!”
  李金虎摇摇头,拿出一张“希望工程”的收据,继续说下去:“我这么做,也许有人会说我傻,但我觉得,我已继承了冀爷爷的丰厚精神遗产,就是他的这些书!这是一笔无价之宝,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现在我已能自食其力了,从今后,我要勤奋读书,将来像冀爷爷那样,当一名受人尊敬的作家!叔叔,你能相信吗?”
  “新新人类”开始还疑疑惑惑,不相信这个捡破烂儿的孩子会有如此举动,见他拿出了收据,又说得如此平静真挚,不由得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再一次细细打量起眼前这个贫穷弱小的乡下孩子,一时感到自惭形秽,再也无话可说,“这这”了两声,怏怏而去。
  李金虎把6万元应得遗产都捐给“希望工程”的事,再一次轰动了全城。人们无不称赞这个乡下孩子的无私义举,觉得他实在是一位了不起的好少年!
  转眼多少天过去了。这一天,天空碧蓝如洗,李金虎在众多市民和新闻记者的簇拥下,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市第一中学,继续他的求学之路。
  原来,“希望工程”办公室接到李金虎的捐款后,认为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决定首先资助他继续求学,保送他来这所全市重点中学就读。
  当李金虎迈进校门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所学校他并不陌生,骑着三轮车收破烂儿,他不止一次地路过这里,不止一次地驻足观望。重新上学,他曾在梦里向往过,但如今这已不是梦,而是一个美好的现实……
  (责编:小川 图:张永海)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5年第21期 智破女鬼案作者:徐少康字体: 【大 中 小】
  阳春三月,纪晓岚和乾隆君臣二人微服出了京城,一路游山玩水向江南而来,沿途果然是桃红柳绿青山如黛。两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进入了江西地界。这一日中午时分,两人到了广信府,只见街上店铺林立百货杂陈,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呈现出人旺物丰的景象。
  乾隆心里十分高兴,对纪晓岚说:“纪爱卿,朕的大清江山可不可称为太平盛世?”纪晓岚知道乾隆爱听奉承话,连忙回道:“千古一帝、千古一帝英明!”乾隆哈哈大笑,便赖着不想走了,踅进街边酒楼想听听百姓是如何对他颂扬的。不料,两人坐下不久,却听到了一件蹊跷的事,满楼的茶客都在窃窃低语述说昨夜知府大人竺必正的独子竺梦华遇鬼惊吓而死的传闻。乾隆顿时扫了兴,起身要走,纪晓岚却一把拉住他:“臣正在撰写一部《阅微草堂笔记》,正愁着找不到好资料,皇上不觉得这事来的奇怪吗?况且这竺大人……”
  乾隆一想,对呀!前人说狐谈鬼,不过是消夏闲聊而已,大清的朗朗乾坤,哪有真的鬼?此事的确来得怪异。便说:“这竺必正朕在京也曾听说过,是个剿匪安境的功臣,爱民如子的好官,难道要朕公开身份去抚慰不成?”纪晓岚笑着摇了摇头,附耳对乾隆说了一番话,乾隆一听顿时睁大了眼睛瞪着纪晓岚,纪晓岚在一旁打揖陪笑道:“请皇上委屈一下。”乾隆想了想,也就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这天下午,竺府突然来了行医的师徒二人,不用说,这两人便是纪晓岚和乾隆了。纪晓岚手摇行医响铃,乾隆背着大药箱进了竺府。竺必正是个鼻直口方白面微须年约五旬的中年人,他请纪晓岚上坐看茶,略略闲述之后,纪晓岚便问道:“不知贵公子是因何事而亡的?”竺必正长叹一声说起了竺梦华遇鬼之事。
  原来这广信府城东有一座鸡鸣寺,虽地处偏僻却环境优雅。三个多月前,有一天黄昏竺梦华访友归来,路经鸡鸣寺,在朦胧月色下见一位身着红裙的美丽女子,那女子与梦华擦肩而过时,对梦华微微一笑。过了几天,梦华在竺府后门闲看街景,不想又见着这个女子独自一人提着灯笼从门前走过,他这才看清这女子生得眉似柳叶目如秋水,艳丽非凡。自从那夜遇见这个女子后,竺梦华眼前常出现她的倩影,现在又碰上了,自然不肯放过这好机会,他就上前与这女子搭话。女子自称姓辛名十娘,家住鸡鸣寺附近,今夜是从姨母家归来,因为行多了路,双足微疼。竺梦华便请辛十娘进府略事休息,谁知两人一见钟情,从此辛十娘每夜都来与梦华相会。辛十娘每次来时悄无声息,走时也是飘然而去,问她家住何处,却又笑而不答。时间一长,便引起了竺梦华的好奇之心。三天前的晚上,辛十娘又来了,两人谈至鸡鸣时她才离去。竺梦华便尾随其后,行至鸡鸣寺便不见辛十娘的踪影了。次日日上,竺梦华进了鸡鸣寺,忽见偏殿里摆了一副红漆棺木,棺前灵牌上写着“亡女辛十娘”几个字,他惊讶地移开棺盖,看见棺中躺着的女尸正是昨夜的那位女子,才知数月来与自己相处的女子竟是个鬼,顿时惊吓得大叫一声便倒在地上。等行人发现后抬回府中时,已是气息奄奄、神志昏迷,不久在“有鬼、有鬼”的惊呼声中死去。
  竺必正的这番叙述让站在一旁的乾隆听得瞪着眼珠一愣一愣的,纪晓岚又询问了竺梦华的身体容貌、平日行止,才微微一笑道:“大人想不想让公子死而复生?”
  竺必正一听立刻下跪道:“神医能有起死回生的良术,下官哪有不想的道理?”
  “那你就得依我的一个条件,我们须进住公子的原屋,隔壁备一间给我这徒弟住。我们在施行医术期间,不准任何人前来干扰。”
  竺必正连声应道:“依你十件都可以!”急忙吩咐下人按言去操办。
  来到居处,乾隆急不可待地问道:“纪爱卿,你难道真有办法让死人复活?”纪晓岚笑道:“臣平日农医卜巫之书无所不读,三教九流之学无所不通,您就等着瞧吧!”纪晓岚走进竺梦华房中,将门窗关闭,过了片刻,门一开,一个活的竺梦华就走了出来,揖道:“皇上您看如何?”乾隆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纪晓岚易容装扮的,更觉莫名其妙,说道:“纪爱卿,你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皇上别急,您不是想见识一下这女鬼吗?这女鬼今夜必来。不过皇上的‘回香’须借微臣一用。”纪晓岚嘻嘻一笑回道。这“回香”是当年香妃从回疆带来的,有一种常人不易觉察的特殊香味,自从香妃去世后,乾隆每日就带在身上,甚为珍爱,平日不许任何人碰一碰。乾隆被纪晓岚吊起了好奇之心,就痛快地拿了出来。
  这天晚上,辛十娘果然来了。乾隆在隔壁听到一个女子银铃般的声音与纪晓岚说说笑笑,心里痒痒的,好在他事先在墙上钻了一个小洞,附在小洞里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辛十娘身穿石榴红长裙,体态窈窕匀称,着实是国色天香,非常可爱。他在心里又恼又羡,暗暗骂道:“好你个纪晓岚,艳福不浅呐!”可是又不敢惊动他们。好不容易挨到天快亮,辛十娘飘然而去,乾隆才推开房门:“纪爱卿这一夜好快活呀!把朕晾在一边,你好大的胆子!”
  纪晓岚知道乾隆动了妒忌之心,急忙分辩道:“皇上息怒,这辛十娘不过是个女鬼呀!臣这就去捉拿女鬼。”乾隆这才明白过来,平息了妒气。两人急调了一名暗中随行的大内高手向鸡鸣寺而去。
  到了鸡鸣寺,果然见着了那副红木棺材,棺盖似乎被移动过,有一角红裙露在外面。乾隆要下令开棺捉拿女鬼,纪晓岚在一旁阻道:“皇上,该放出玉蜂了。”原来这玉蜂也是出产于回疆,与“回香”是天生的一对,能辨出“回香”。乾隆放出玉蜂,那蜂在棺材上绕了几圈,便向寺外飞去,三人紧紧跟随,只见玉蜂飞入了一处叫作“锦帆楼”的妓院。三人随蜂上了楼,那蜂钻入了一个房间就不见了,纪晓岚猛地推开了房门,乾隆大吃一惊,见房中有一个美丽女子,正是昨夜的辛十娘。辛十娘一见君臣三人,也大吃一惊,欲越窗而逃,纪晓岚大喝一声:“女鬼哪里走!”这时,大内高手已疾如闪电,飞身上前将辛十娘拿下。
  当日上午,竺必正开堂刑审后告知乾隆,那辛十娘原是一个盗匪,只因他剿灭了她的党徒,她怀恨在心前来报复。乾隆听说如此美丽的女子竟是盗匪,心里大为可惜。
  破了鸡鸣寺女鬼案,乾隆这才知道纪晓岚借“回香”的用意。两人又到昨日的那家茶馆探访,又听到满楼茶客对他们的颂扬之声。乾隆此时心中十分高兴,悄悄对纪晓岚说:“纪爱卿,朕还有一事不明白,你是怎么知道此案不是女鬼的?”纪晓岚道:“回皇上,臣写《阅微草堂笔记》时,从那么多狐鬼花怪的故事中早已看出这世上的狐鬼之事无非三种:一是愚民自惊,捕风捉影而已;二是借狐鬼之形,说的还是人事,如蒲留仙的《聊斋》便是;还有一种是心怀叵测之徒弄神装鬼行其奸恶。所以一开始臣就怀疑其中必有蹊跷,后来与辛十娘交谈,更证实臣的推断。”
  乾隆听罢哈哈大笑,“纪爱卿,你真不愧为朕的大清第一才子!”说罢就准备离开。纪晓岚道:“皇上不想看看竺府出丧了?”
  乾隆道:“这有什么好看的?”
  “嘿嘿!皇上明日随臣至竺府,说不定还有一番奇遇呢!”
  次日清晨,乾隆与纪晓岚悄悄杂进人丛中,在竺府门前细观动静。时辰一到,竺府门前鞭炮轰鸣,硝烟弥漫,接着八个大汉抬着一副大棺木出来,那棺木沉厚结实,将八个大汉压得脚步踉跄不已。两人一打听,原来是竺府要将竺梦华的遗体运回千里之外的山东老家。乾隆心中暗想:看来这竺必正真是爱子心切,竟搞得如此庄重。眼看着棺木抬上马车就要起行,纪晓岚悄悄走到马车前,附着马耳轻声说了一番话,乾隆觉得好笑,这纪呆子神了。哪料那匹马竖起耳朵听了话后,竟然嘶鸣一声狂奔起来,拉着棺木满街乱蹿,撞倒了街边的小摊、碰翻了茶馆门前的灶台,车上的棺木经这一颠簸也翻了个,一路撒出无数的金银珠宝,乾隆这时瞪直了双眼,没有料到竺府的棺木中藏的竟是些贵重的东西。令他疑惑不解。
  
1 [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5年第21期 智破女鬼案作者:徐少康字体: 【大 中 小】
  这时,纪晓岚事先调来的江西巡抚带领一干人马已经赶到,立即查封了竺府。

Prev | Next
Pg.: 1 ...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 279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