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利心烦意乱,回到家里倒头便睡。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叹气:唉,命中注定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他狠了狠心,当官的事,以后再也不想它了。不管怎么说,自己总还算是个吃皇粮的国家干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嶂石峰那些村民还羡慕得不得了呢。这样一想,他心里坦然了许多。于是,王三利又不由自主想起袁大爷,想起了那些纯朴善良的嶂石峰村民们,更想起了刚刚发芽的“铁牛钻石”幼苗,这些幼苗,有他的心血,有他的汗水。想到这些,他连忙翻身而起,不行,得回去看看。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又急匆匆赶回了嶂石峰,一门心思伺弄他的“铁牛钻石”。天道酬勤,崖边那几垅“铁牛钻石”郁郁葱葱的长势喜人。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家,也跟着种起了“铁牛钻石”,成天一口一个“王老师”地叫着,请他上门指导。慢慢地,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嶂石峰那些乡亲们了。
一晃半年过去了。王三利接到局里通知,说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他回去集中学习一段时间。王三利人在县城,心里却总惦念着那绿油油的“铁牛钻石”。那天晚上,他正在撰写一份“保先”活动心得体会文章,猛听得儿子一声大喊:爸,快来看,电视里有你的大名哩。王三利正感到愕然,电话铃响了。王三利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杨局长激动的声音:“小王,看到电视了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县委准备把你提拔为我们局的副局长,明天10点,你到县委组织部去一趟,组织部李部长要跟你谈话呢。”王三利放下话筒,不由得百感交集,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看来,跑官要官,不如真抓实干啊!他为自己以往的那些荒唐做法感到深深的羞愧。
第二天,王三利来到局里,发现同事们一个个向他投来异样的目光,有赞许的,有羡慕的,有疑惑甚至嫉妒、鄙夷的,王三利心里十分坦然:我没有跑官要官,这是组织安排,有能耐,你们也可以试试嘛。正在这时,只听得院子里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众人涌出门外一看,只见袁大爷和嶂石峰的乡亲们送来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心系民众,情暖山乡”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原来,嶂石峰“铁牛钻石”试种成功的消息传开后,引起省城某药材公司的极大兴趣,他们有意投资20万元,在嶂石峰建一个“铁牛钻石”种植基地,不日将派人来进行实地考察。村里特派袁大爷带着几位村民代表,一来感谢王三利带领乡亲们找到了一条致富好门路;二来向王三利报告喜讯,同时想恳请局里同意王三利回村参加药材基地建设的谈判。看着乡亲们送来的大红锦旗,王三利热泪盈眶,他这才深深体会到“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杨局长接过锦旗,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小王,这锦旗送来得太及时了,这回,你这副局长一职可是铁板钉钉,再也跑不掉了。”
王三利紧盯着杨局长,诚恳地说:“杨局长,这副局长一职请组织上另选他人吧。”“为什么?”“我,我请求到嶂石峰挂职当个村官,真的!嶂石峰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嶂石峰!”
组织上很快同意了王三利的请求,王三利回到了嶂石峰。不久,就传来嶂石峰药材基地成立的好消息,县里还拨出专款,修建了一条通往嶂石峰的公路。山里农民通过药材种植,找到了致富门路,王三利也被评为县里的扶贫标兵,县委专门发文,号召全县干部向王三利学习。
(责编:锦平 图:薛志华)
[1] 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7年第12期 生死盟约作者:周宝忠字体: 【大 中 小】
一、盟约上甘岭
1952年春天,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刘复军和张府城,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从各自的家乡参军来到了朝鲜战场上。二人被分在同一个班里,由于年龄相当,再加上脾气禀性相投,二人彼此照应,很快成了最要好的战友。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战场上的生死只在一瞬之间,唯一让他们牵挂的就是家中的亲人。万一他们光荣了,往后亲人们的日子可怎么过?战斗的间隙,刘复军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二人口盟为异姓兄弟。因为他们是革命军人,纪律不允许形式上的结盟。这个想法与张府城一说,张府城举双手赞成。于是二人拿出纸笔,一式两份,定下了这样一个生死盟约:
张府城,安徽六安人,家有父母弟妹共五人;刘复军,河南罗山人,家有爷爷母亲和小妹,共三人。今后彼此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生当负有赡养的职责,死当负有葬送的义务。如果彼此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我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如果我们中的某一个有幸活在世上,便负有照料对方父母家庭的责任……
二人将这份双方都签了名的生死盟约看了又看,怀着无限的感慨,分别将其装进了一个子弹壳里,珍藏了起来。
不久,由于二人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双双火线入党,并被提升为班长,仍旧在一个排里。随着战役的发展,战场上的环境更加残酷,封锁与反封锁,一时成了双方斗争的焦点。这天夜里,张府城奉命带领他的一个班去偷袭敌军的阵地,不料遭敌军炮火伏击,全班战士壮烈牺牲!
张府城牺牲后,刘复军悲痛欲绝,不由得拿出了那个装有他们生死盟约的子弹壳,将这份生死盟约展开,捧在手里一遍遍地看着,顿觉分量千斤!他流着泪,在心里说道:“府城,你放心地走吧,你的仇,我来报;你的家,我来照料……”
为了不过早的让张家父母知道儿子牺牲的消息,刘复军决心将此隐瞒下去,能隐瞒多长时间算多长时间。他代张府城一月一封信寄给张家,谈理想,说战斗,报平安。因为张府城识字不多,过去写信都由刘复军来写,所以并没有引起张家的怀疑。不仅如此,他还从自己微薄的津贴中每月拿出5元钱寄给张家。由于做得天衣无缝,张府城的父母一直以为儿子不仅活着,而且很有出息。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朝鲜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方的进攻节节得手,刘复军也从班长升任排长,他寄往张家的津贴每月便增为10元。
这天,刘复军突然接到张府城母亲的来信,说她要随祖国慰问团来朝鲜看望儿子。
刘复军接到这封信后,一下子愣住了!张母一来,一切还不露了馅儿?这个秘密就再也隐瞒不下去了。这可怎么办?去信不让老人家来?时间来不及了,打电话或者发电报?当时朝鲜战场上没有这个条件。刘复军将此情况汇报给了连里,连长了解了实情后,非常受感动,与他共同商议了一个“继续隐瞒实情”的办法……
二、认子嫁女
几天后,张府城的母亲张二环随祖国慰问团来到了刘复军所在的连队。出乎意料的是,张二环还带来了她的女儿张翠姑。
张二环五十上下的岁数,个头不高,却非常有精神。刘复军曾听张府城说过,他的母亲虽说是农村妇女,却有着二十多年的党龄,是位老革命了。她的到来,让全连指战员们不由得想起了壮烈牺牲的张府城,一个个心里是那样的不是滋味儿!为了不让英雄的母亲和妹妹悲伤,他们一个个强装笑脸,使劲地鼓掌欢迎,严守着英雄已经牺牲的秘密,只说她们来得不巧,张府城奉命执行任务去了。
刘复军注意到,张母一进连队,便由女儿扶着,泪花闪闪,走路都有些踉跄,闻听儿子“执行任务不在连队”时,张母再也控制不住感情了,一把拉住连长的手,“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你们……你们都不要再瞒我了,府城的事我们全家都已知道了……他很光荣,我……我……”张母说不下去了,沉浸在巨大的失子悲痛之中,双肩剧烈地抖动着,哭声一声比一声凄切。战士们一个个都不由得红了眼晴,流下了滚滚热泪……
连长和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刘复军极力相劝,慢慢的,张母才停止了哭泣。她抹把泪,告诉他们,张府城牺牲的消息,他们家是三个月前才知道的。那天,县民政部门送来了张府城的烈士证和300块钱的抚恤金,全家人一下子懵了!他们拿出了几天前刚刚收到的儿子的来信,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然而,眼前的事实又不能不让他们相信这是真的。时间不长,儿子的信和10块钱的汇款又到了,一看日期,竟然是近期的!这么说儿子没死?是民政部门弄错了?他们在找民政部门核实情况的同时,立即按照来信的地址给张府城回信问询。由于战场的不断转移,这封信刘复军没有收到,自然仍是月月寄信汇款。后来民政部门来人告诉说,张府城千真万确牺牲了,而且已经牺牲一年多了。
这就是说,有人一直冒充自己儿子,代行其孝心的!那么,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祖国正在组织慰问团赴朝慰问最可爱的人,张母便将自己的特殊情况汇报给了上级,要求赴朝看望自己这个从未谋面的“儿子”,顺便凭吊已经牺牲的爱子。上级觉得她的情况非常特殊,于是就批准了她们母女赴朝的申请……
张母一口气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直听得大家感叹不已。这时,张母拉住连长的手道:“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儿子在哪里?他是谁?我要见见他!”
没等连长开口,一旁的刘复军一把抓住了张母的手,叫声“妈妈”,一下子将老人拥到了怀里,忍不住失声哭了起来:“妈妈,府城不在了,从今往后,我就是您的亲儿子了……”
张母的泪水再一次流了出来,哽咽着,连连答应道:“哦,好好……”说着,老人松开了刘复军的拥抱,双手紧紧地抓住刘复军的双臂,仔仔细细地打量起眼前这个新儿子来……
他们“母子”这一相互打量,顿时引起了在场人们的一片“啧啧”之声:“咦?他们怎么这么相像啊?”“真是天生母子相!莫非他们前世有缘,以这种方式结为母子?”……再看一旁的张翠姑,眉眼脸形与刘复军也有相似的地方。
二人并没有理会大家的议论,继续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刘复军告诉了自己和张府城的生死盟约之事,又诉说了张府城英勇牺牲的详细经过,直听得张家母女泪水涟涟。
张母告诉他们,自己这次来,还想去儿子的坟上看一看,添把土。
闻听张母要去祭扫烈士之墓,连长和刘复军都沉默了。他们不得不将实情相告:张府城那个班全部牺牲后,遗体被敌人用火焰喷射器全部焚毁,并没有埋下坟头。张母叹息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接下来,就是请英雄的母亲作报告,视察部队。一周后,张母就要随祖国慰问团回国了,临行前,张母宣布了一个决定:她要将女儿嫁给刘复军!刘复军同意的话,今晚就成婚!她告诉连长,这个决定,是自己与翠姑的爸爸来时商量好了的。就凭刘复军如此重义,这样的决定绝对错不了!
张母的这个嫁女决定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刘复军更是如此,他万万没有想到老人家会作出如此的决定!她们想回报我?还是担心我的履约只是一时的义气之举?
对于张母的这个嫁女决定,连长倒是觉得可行,一则刘复军的确到了成婚的年龄,二则他们这样就可以亲上加亲,成为真正的一家人,于是首先表示了赞成。甚至还悄悄地为二人准备了洞房,吩咐炊事班烧点好吃的饭菜。
刘复军却说什么也不同意以这样的方式娶自己的妹妹为妻。张母见他如此推辞,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再一次给他做起了工作。就连张翠姑也顾不得姑娘的羞涩,竟问出这样的话来:“复军哥,你……你莫不是嫌俺长得丑,配不上你?”
刘复军连忙表白:“不不不,妹妹这话说到哪里去了?你这么漂亮的姑娘打着灯笼都难找!我……我觉得这样不好,自从我与府城盟约,我就把自己当成你们家的儿子了,我……怎么能娶自己的妹妹为妻呢?”
1 [2] [3]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7年第12期 生死盟约作者:周宝忠字体: 【大 中 小】
张翠姑道:“你毕竟不是我的亲哥哥啊!娶我为妻与当儿子是两码事……”
姑娘把话都说到这分上了,再拒绝就要大大伤害她的自尊心了。无奈,刘复军只好表示了同意。张家母女非常高兴。于是全连上下都为他们当晚的婚礼准备起来。
就在当天傍晚,意外发生了。几架敌机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一顿机枪扫射,随后又投下了一颗颗炸弹。慌乱中,张母被一块石头绊倒,敌机正好俯冲投弹。一旁指挥部队进防空洞的刘复军,见状连犹豫一下都没有,叫了声“妈妈”,一下子扑到了张母的身上。炸弹爆炸后,张母安然无恙,刘复军却倒在了血泊之中。战友们赶紧将他送进野战医院抢救。
刘复军伤势严重,婚是结不成了。作为未婚妻,张翠姑坚决要求留下来照料刘复军,然而部队不允许,母女二人只好怀着万千的牵挂,踏上了回国的归程。
三、共同的儿子
一年多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刘复军面临着转业回地方工作。回哪里?回自己的老家河南,还是去张府城的老家安徽?
关于自己与张府城盟约之事,他已写信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同时也告诉了与张翠姑定亲一事。母亲非常通情达理,表示尊重他的抉择。他们家成分不好,刘复军的爸爸早年曾当过国民党的团长,后来战死了。因为成分不好,他们家在当地受到了歧视。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刘复军决定转业去安徽六安工作,把婚结了,然后让两家合为一家。
刘复军被安排在乡政府工作,职务是民政助理。他的到来,让张家多么高兴啊!这一年多,张家无时不在牵挂着他这个儿子加姑爷的命运,一向不信鬼神的张家人,还曾偷偷地烧香磕头,求过菩萨保佑呢!
刘复军为救母亲大难不死,张家这回要隆隆重重地为儿子女儿举办婚礼,可不能像朝鲜战场上那样简陋了。他们家整修了房子,又粉刷一新,就等着早已看好了的“黄道吉日”。
这天,张家突然开来一辆小汽车,车上下来一对中年夫妻,看样子官职不小,随行的还有两位乡干部。他们进得张家,男的一眼便认出了张母,上前一步一把抓住张母的手,激动地说道:“你……你可是张二环同志?怎么?认不出我们了?我是董常瑞啊!她不是你们苏维埃县政府的李小丽同志吗?”男人自我介绍,然后又把同来的妻子介绍给了张母。
张母听着他们的介绍,脑中飞快地搜索着,猛然,她记起了这两个人来,泪水顿时夺眶而出:“你们还活着?!”董常瑞哈哈大笑:“当时革命没有成功,马克思不批准我们去他那儿啊!”说完,竟自叹息起来。此时李小丽已将张母紧紧地搂在怀里,泪水滚滚……
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不由得浮现在张二环眼前。她原籍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早早便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之中。那年,国民党反动派组织二十多万兵力对红四方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部队被迫转移。这天夜里,师长董常瑞和妻子李小丽抱着他们咿呀学语的儿子董小毛,匆匆来到张二环家,说部队马上就要转移了,他们不能带孩子走,恳求张二环收养这个孩子。张二环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临别,李小丽眼含热泪给儿子喂了最后一次奶,留下三块大洋,依依不舍地离去了。从此,再也没有了任何音讯……
如今,革命胜利了,董常瑞已是国家某部委的副部长了,妻子李小丽也在一家大型国营工厂任副厂长。经过红安地方政府的协助,几经周折,他们才知道张二环一家于当年逃离红安后,来到安徽六安落户,这才一路寻来。然而,他们哪里会想到,儿子董小毛—————也就是张府城两年前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
董常瑞夫妻闻听是如此结果,忍不住掩面而泣,随后又为儿子的英勇献身感到欣慰。
由于两位老革命是来寻子的,而刘复军又是与张府城生死盟约的战友,他被人从乡政府接回了家,刘复军向二位老革命详细讲述了自己与张府城的战斗友谊和生死盟约,拿出了那个装有他们生死盟约的子弹壳,取出约定书。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