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繁杂的驱邪仪式后,巫婆宣布这具木乃伊上有着“大量惊人的邪恶能量”,并且表示自己不能完成驱邪任务,因为木乃伊身上的邪恶不会被驱除掉。最后,巫婆给这位收藏家提出忠告:尽快将这具充满邪恶力量的木乃伊脱手处理掉。
但是,到了这个地步,这具木乃伊已经成了闲置品,没有任何博物馆愿意接受她了。在此前的10年时间里,已经有20人因为她而遭到不幸,甚至丢掉了性命。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没过多久,一位胆大的美国考古学家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花了一大笔钱将她买下,并且打算将她安置在纽约市。
1912年4月,这位考古学家将她运上一艘当时轰动造船界的巨轮——“泰坦尼克号”。为了慎重起见,他还将她安置在船长室附近,希望她能安安稳稳地抵达纽约。然而,事情并不是像他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泰坦尼克号”竟然在它的处女航中莫名其妙地沉没了,陪葬的竟达1500余人。真是匪夷所思之极。
[103]姐妹都生双胞胎
双胞胎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的存在总是让人们感到好奇。
据专家计算,一个妇女生养双胞胎的概率为十几万分之一,也就是说每两百多个已婚妇女中就会有一个人能生育双胞胎。然而事实上远没有这么高的概率,生活中的双胞胎也并不多见。并且若以这个概率计算,一个家庭的三位姐妹同时生养双胞胎的概率则要到千万分之一。如果再要求是三对双胞胎男孩,那概率就更小得可以忽略了。但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英国就曾出现过这一巧合。
这个家庭想来在这个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他们因这个惊天的巧合而闻名世界。三姐妹并不是孪生,她们之间分别相差6岁。最大的玛迪已经44岁了,38岁的洛温娜排行老二,而最小的迈琳达也已经32岁了。三姐妹的关系从小就十分融洽,长大后分别谈了男友,并相继结婚。结婚后的三姐妹仍然生活在一起,陪伴年老的母亲,组成了一个新的家族。
三姐妹中,最晚结婚的是老三迈琳达。然而,正是老三生下双胞胎后,才使得她们这个家庭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三姐妹同时生养双胞胎的家庭。
大姐玛迪,在1990年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两个男孩可爱至极,给家庭带来很多的欢乐,也让洛温娜和迈琳达格外羡慕。八年后,二妹结婚,并于第二年也生下一对双胞胎,也是一对男孩。这样的事情已经是非常巧合了,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可是,巧合的事情还在接踵而至。几年后,迈琳达结婚、怀孕,准备当妈妈,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当她挺着日渐鼓起的肚子时,家人都说,如果这也是一对双胞胎,那可真算是巧合了,可以上吉尼斯世界记录了。
三妹的分娩日期在大家的期待中慢慢临近。家人、朋友都在等待巧合的发生。果然,迈琳达也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而且也是一对男孩。消息传来,家人激动地相互庆祝。这种难得的巧合在英国乃至世界也是唯一一个。她们的家庭从此闻名世界。
这种姐妹三人都生下双胞胎的概率是如此之低,却神奇地出现了,谁能说这不是巧合呢?
[104]中韩两国同名人
前文讲了英国两个劳拉通过放气球而结识的巧事。然而还有更巧的事,在不同的国家竟然有两个名字一样的人,他们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韩国人。
2002年亚运会在釜山举行,韩国作为东道主,热情地招待来自亚洲各地的友宾和运动员。作为韩国国会议员,李富荣负责接见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国代表团是亚洲实力最强的代表团,他们很有可能再次蝉联金牌和奖牌总数的桂冠。所以,韩国方面非常重视中国代表团,派出了以李富荣为代表的接见团。李富荣曾任民主党副总裁和大国家党国会党团主席和副总裁,是开放国民党创建人之一。他曾连任三届国会议员,在韩国国内颇有影响。
有趣的事情发生在李富荣接见中国代表团的时候,当时中国代表团团长袁伟民率领部分领导会见李富荣。当翻译向李富荣介绍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时,指着一位中国人说:“这位是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韩国李富荣听后没有像前面一样说:“欢迎来到韩国!”而是在等待翻译的纠正,他以为翻译把名字说反了,因为自己才叫李富荣,为何对方也叫李富荣呢?中国翻译看到韩国李富荣没有反应,以为对方没有听清楚,就再次大声说:“这位是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
这时韩国的翻译才明白过来,两个人都叫李富荣,于是就告诉那位国会议员。李富荣听后,哈哈一笑:原来世界上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事后,两个李富荣约好要单独会面,好好聊聊。中国的李富荣曾三次获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冠军、两次男单亚军,是国家级教练,更是“建国45周年体坛45英杰”之一,曾连续12年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两个李富荣都是各自国内出名的人物,在这样一个情景中巧遇,自然聊得很投机。更为巧合的是,两个李富荣都是1942年出生,连生日都一样,也就是说两个李富荣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当天晚上他们进行了会面,韩方预祝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亚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中国的李富荣则预祝釜山亚运会圆满成功。
关于两个人的巧合还没有结束。2004年,中国国务院通知,免去李富荣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之职,李富荣正式退休。也是在2004年,韩国举行第17届国会选举,李富荣落选,基本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105]长相如同孪生
双胞胎长相相似,大家可能司空见惯。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两个人,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长相相似,形如孪生,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两个人分别叫约翰?托勒和埃米尔?玛吉斯,他们一个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另一个则来自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一天,约翰?托勒像往常一样到一个书店里买书,他一边看,一边挑选。就在将手中的书放回书架,准备去看另一个书架时,看见对面书架前站着一个人。那个人也在打量托勒,他们两个长得几乎一模一样。虽然打扮各不相同,但仍然像照镜子一样。
如此相像,让他们都非常吃惊,于是两人就聊了起来。这一聊才发现,他们不仅长相相似,家庭境况也如出一辙。然而,他们确实不是双胞胎,甚至都不是出生在一个国家,而且年龄也不一样。约翰?托勒已经47岁了,埃米尔?玛吉斯是45岁。
在偶遇之后,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以便联络。他们回去之后,都开始调查各自的家庭,看看两人是否有血缘关系。约翰?托勒土生土长在堪萨斯,而且不是由父母收养的。同样,埃米尔?玛吉斯也确实出生在布鲁塞尔,是父母亲生并非领养。此后,他们又到医院去做了DNA鉴定,结果表明,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在交往的过程中,两人发现了更多巧合的地方。他们的妻子都叫玛丽,都是金发碧眼,只是长相不同。约翰?托勒的妻子还要更高一些。两个家庭也都有四个孩子,虽然约翰?托勒和埃米尔?玛吉斯的年龄不一样,但是孩子的年龄却完全一样,分别是7岁、9岁、10岁和12岁。托勒和玛吉斯都在银行工作,连职位级别都相同。更神奇的是,在他们的左肩上都有如鸡蛋形状的胎记,而且胎记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还在不断地长大。
除了工作家庭方面的巧合外,他们在业余爱好方面也颇为接近。他们都是业余拳击手,周末经常打拳。他们还喜欢集邮,都是出了名的集邮爱好者。更神奇的是,他们都驾驶着1983年产的MG敞篷汽车,这种汽车在美国和比利时都不多见,而他们出于爱好,都常年驾驶着这种汽车。
我们知道,双胞胎相似,是因为他们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基因极其接近。可是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却如此相似,真的很难让人理解。想来,这只能归为巧合了。
[106]重叠的照片
靠近德国的法国城市斯特拉斯堡市,是著名的摄影城。许多人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来这里留一次影,当作纪念。1914年7月的一天,有位德国妇女妮萨来到斯特拉斯堡市,在一家照相馆为自己年幼可爱的儿子拍了一卷胶片。由于当时的冲洗技术不是很发达,照相馆需要将胶卷留下冲洗。结果不幸的事发生了,几天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分别对英国、法国宣战。法、德两国进入战争状态,妮萨绝不可能再回斯特拉斯堡取胶卷了。对于这一变故,妮萨很伤心。
一年后,战场上的丈夫回家探亲。丈夫告诉妮萨,如果有幸打败法国,他会亲自去照相馆拿回胶卷。然而,丈夫的愿望没有实现,两年间,德军跟英法比联军一直相持在西线,而且战局越发对德国不利。虽然,战局恶化,却没有影响到妮萨的家庭。她在丈夫探亲回家的时候,又怀上了孩子,并在次年生下一个女儿。
女儿的降临无疑给家庭增添了许多乐趣,妮萨为了给女儿留影,就到法兰克福买了一卷胶卷给女儿拍照。当照片冲洗出来后,她惊奇的发现,女儿的形象重叠在一个人的形象之上。再仔细看,发现那个小孩竟然是自己的儿子。这种天大的巧合,让妮萨高兴了很长时间。
原来,斯特拉斯堡市的照相馆规定,如果客人在十八个月内不领回自己的胶卷,他们就会将胶卷卖出去。当时的胶卷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只是在利用前要经过处理去掉先前的影像。妮萨不会使用去影技术,就没去掉胶卷中原来的图像,结果造成了影像的重叠。
然而,胶卷竟然在战争情况下,从法国流传到德国,并且恰好被妮萨买到,这样的概率有多大呢?除了巧合,就只有上帝能解释了。
[107]同日生同日被抓
台湾有两千万常住人口,在两千万人中,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只有几百人。这几百人相遇的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如果这样的两个人同时被抓,拷在同一副手铐上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可是,这样的巧合就在台湾发生了。
2003年3月14日深夜,几个便衣警员在台北市松山区巡逻时,看到一个学生在卖盗版游戏光盘,于是就将她带回警局问话。经过了解得知,她是某高职的学生,姓叶。之所以卖盗版光碟,是为了多赚一点生活费,以缓解生活的压力。可是不曾想,第一天就被警察抓住。
也是这天夜里,一名姓薛的男生,因为酒后驾驶摩托车被巡查的保安大队抓住。在被警察拦截的时候,他满不在乎。他说,自己是为了替女友庆祝生日,才包场子大家狂欢一下,狂欢当然要喝一点,这样做没什么错。警察当然不管这些,立刻将他请回了警局。
巧合的是,这两个人在当天被拷在同一只手铐上,并一起移送到少年法庭接受审理。在侦讯及作笔录时,办案人员发现他们两人竟然都出生在1985年12月26日。如此的巧合,让办案的警员非常吃惊。仔细询问后,更有惊喜,他们不但同年同月同日生,竟然还是同时,都是早上10点出生的。
这种巧合不得不让人感叹造化的神奇。
[108]巧合的离世
如果俩人生在同一天,我们说是同喜,可是如果俩人死在同一天,还是亲人,那可算是悲上加悲了。
2001年2月21日,南京有四位老太太在同一天死去。巧合的是,她们分别是母女和婆媳,更巧的是她们都属牛。作为母女的两位老太太感情非常好,她们住在南京市五佰村。虽然女儿早年就已出嫁,但还是将母亲接来养老。这年母亲宿老太太已经89岁了,身体向来很好,女儿以为她能顺利度过90岁。然而,不幸在2月21日这天发生了。凌晨十分,女儿听见母亲房间有动静,前去查看时,发现母亲躺在地上,已经没有了呼吸。就这样,宿老太太突然去世了。
已经65岁的女儿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一直为母亲的死哭泣。亲朋好友为宿老太太举行葬礼,随后将宿老太太送往浦口东门火化。
火葬过程很顺利,女儿捧着母亲的骨灰盒准备离开。就在上车的一刹那,她突然捂住心口,一头栽倒在地。这一突发状况让家人慌乱不堪,急忙将他送往附近医院。然而,不幸的是医院没能挽救她的生命。后据医生说原因是伤心过度,导致心肌梗塞。
巧合的是,也是在这一天,南京市大厂区的一对婆媳也同时去世。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对婆媳年龄也是一个89岁,另一个65岁,她们也都是属牛,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这对婆媳平日里感情深厚,情同母女,几乎没吵过架,一直是小区里婆媳关系的典范。当天凌晨,婆婆在起床时摔了一跤,就再也没有起来。媳妇看到逝去的婆婆,悲伤过度,也突然病倒,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也在当天去世。
两家人的遭遇如此相像,令人不得不感叹事情的巧合。
[109]“非常”四胞胎
双胞胎在生育中并不多见,四胞胎就更罕见了。可是,故事中的这四胞胎是在非常巧合的情况下出现的,巧合到让人吃惊。
美国的达娜?卡尔森已经35岁了,刚刚结婚四年多。如此晚婚,生育自然不是太好。在婚后的生活中,她跟丈夫总想要个孩子,却始终没有成功。一年春天,卡尔森夫妇决定求助于医学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妇产专家,对他们采取人工受精法。具体方法是提取卡尔森先生的精子和卡尔森太太的卵子在试管中受精,然后把两个受精卵置入达娜?卡尔森的子宫中,这就是医学上说的试管婴儿。手术非常成功,提取的两个受精卵,居然都成功地着床了,这也意味着卡尔森怀的将是双胞胎。
一直没有生育的卡尔森十分高兴,他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孩子,经常去医院检查。后来一次超声波检查让他们大吃一惊,因为结果显示,在达娜的肚子里竟然有四个孩子。本来医生为达娜双受孕就是防止一个不成功,还有一个后备的。可是,如今却突然多出一对,怎能不让人吃惊。
医生更加吃惊,因为他们记得手术没有任何异样,完全按照程序而来。难道手术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经过检查,原来就在医生取出达娜的卵子进行试管受精的那一天她也自然怀孕了。因为,在采卵的那一天,另外的精子和卵子在她体内结合。巧合的是,这个自然受精的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裂变,发育成两个胎儿,也是双胞胎。如此一来,自然受孕的一对双胞胎,加上人工受孕的一对双胞胎,在达娜体内,就是两对双胞胎了。
这种概率几乎不存在,因为卡尔森夫妇从没有生育过,受孕的机会也就少之又少了。竟然在偶然之间自然受孕,而且正好是在人工采卵的那天,除了巧合根本无法解释。
但是巧合中还是有些科学依据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妇产专家表示,凡是在接受人工受精的妇女都必须提前一段时间服用促进生育的药物,这使得女性的体内雌激素水平上升,为受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达娜自然受孕几天后,医生又将两个受精卵置入到她的子宫中,只是医生当时并不知道达娜已经怀孕了。
斯坦福大学的妇产专家认为这非常巧合。一般情况下,两个受精卵只会有一个存活,而四个胎儿都成活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6个星期后,达娜生下了4个健康的婴儿,当然他们四个会是同一胞胎,但相似情况却是其中两对双胞胎各自相像。
[110]网上认出的孪生兄弟
当代社会网络技术不断取得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互联网上的即时通讯工具可以相互发送文字、图片,还可以进行视频会话。这使得天南海北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到对方,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沟通。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人们在网络社交之中也发生了许多巧合的事情。这些巧合的事情因为网络而发生,给日益成长起来的网络社会平添了许多乐趣。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对夫妇与阿拉巴马州的另一对夫妇,发现他们各自领养的孩子竟然是双胞胎兄弟,而这一巧合的发生都是因为日常的网络聊天。
亚利桑那州的罗斯?维尼克拉森夫妇特别喜爱上网。他们除了从网络上获取新闻等资讯以外,还进行网络购物,在社区论坛发帖等,而网络聊天则是他们的最爱。有一天,他们在家里跟阿拉巴马州一对朱塔?沃尔特夫妇聊得非常开心。他们交流各自的生活经验,从饮食起居到旅行娱乐,甚至连他们各自的孩子也成为了聊天的话题。这次聊天,他们发现各自的孩子都是从中国领养的,两个孩子的年龄和生日都相同,他们甚至还有相同的轻微腭裂。
孩子的相同之处,引起了两对夫妇的浓厚兴趣。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