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电子书由塞班智能手机论坛·船说整理制作,仅供试阅。
※※※※※※※※※※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2+3+4)实体出书完整版合订本,第1~3部书源取自非凡论坛·傲雪凝香,第4部为塞班书组船说·秋风、落叶合作手打。船说予以整理修正屏蔽字,合并。

※※※※※※※※※※
本电子书由塞班智能手机论坛·船说整理制作,仅供试阅。
※※※※※※※※※※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袁腾飞说中国史 上 / 袁腾飞 著]


自序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是由精华学校网络课程的授课视频整理而成的。它的出版,首先要感谢磨铁文化的沈浩波先生和苏静先生,是他们在网上看到了我的课程,并决定把我这些贻笑大方的一家之言整理出版,给了我一个谬种流传的机会。感谢精华教育的李峰学总裁和范开基校长,是他们的包容与开放,使我有一个大放厥词的场所。还要感谢我的课程策划刘娟小姐,我每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她的辛勤付出。还有出版社和精华学校无数为我服务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们,他们一次次感动着我。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成百上千选修我课程的学生们,以及支持、鼓励,包括批评我的网友们。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从小因为喜欢历史而读历史,因为爱历史而在大学选择历史专业,最后顺理成章地教历史。不经意间,我的教学视频片段被放到网络上,点击率竟然超过了 2500万。在国外的学生告诉我,说我的视频出现在优酷首页、百度视频首页,我才知道自己“一夜成名”了,一切都已不可“挽回”……
  我个人认为,中学的课堂应该是相对封闭的,不应该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像娱乐圈的明星,需要炒作,需要曝光自己,老师是需要把自己遮盖起来的,而现在这种“非正常”出名,令我感觉比较尴尬。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只能是这么来安慰一下自己,如果有解释的机会,就尽量去解释。我想跟大家说我绝对不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希望大家不要误会。
  对于我的课,有人说是哗众取宠。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讲,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牛不吃草不能强按头。把学生讲笑了,总比把他们讲睡了要强些。现在的孩子有多少人喜欢看历史书?尤其是那种干巴巴的严肃的历史书?让他们自己去看书,不见得有效果,所以我喜欢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带出知识点,并加上一些我个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以成一家之言。
  历史什么人学了有用?大人物学了有大用,比如国家领导人学有用,吸取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教训,定国安邦。而现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学习历史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个好工作,奔一个锦绣前程。所以我觉得历史这个学科应该是普及性质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我讲历史,就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听我的课,记住了什么是次要的,对历史产生兴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我们的历史教育,虽然情况是越来越好了,但是也没有完全达到无任何界限地研究历史。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他在《国史大纲》前面有一段话,“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比如说研究中国的明清时期,我们自己写的历史书把明清时期写得一塌糊涂的,封建社会到了末世了,衰落了,怎么都不行了。反过来去看西方历史书,比如剑桥历史,是高度赞扬中国的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时的白银占世界的一半;中国的农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农民。为什么我们自己这么妄自菲薄?因为那是封建统治者,所谓的封建地主,我们不能歌颂他。
  历史应该是论从史出,得出的每个结论应该有史实做依托的。不能先拿出一个结论,然后把对我有利的史实拿来,有选择性地遗忘,这样是很可怕的。这种东西如果不彻底改变的话,历史学的研究是很难有大的突破。我在讲课的时候,也尝试着能在这些方面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至少让学生不要相信没有史实根据的事情。有的人说我颠覆了历史,那么想请问,你了解的那个我颠覆之前的历史,是不是被颠覆过的?如果是,那我只不过是把颠覆的东西,又颠倒过来了。
  我还是踏踏实实想做一名老师,就是普普通通的,本本分分的,混同于芸芸众生的老师。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大学学的是怎么教历史,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历史本身,所以才疏学浅,讲课难免有谬误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以上是我想说的话,权当本书的序言吧。
  袁腾飞
  2009-7-18



第一章 青铜时代的中国人(先秦)


1.“禅”始不能“禅”终
  唐尧的“禅”始
  咱们中国人一说到古圣贤王,就是尧、舜、禹、汤、文、武这六位。其实那个时候他们也谈不上什么国王,都属于部落联盟酋长的级别,只不过特别文明,不穿孔不吃人肉,统治者之间也和平共处,大公无私,采用禅让制的方式,交接权力。形式上,禅让是在位领导自愿进行的,通过多方综合考评,谁有能力,就选择谁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现任者和继任者之间往往没有血缘关系,尧跟舜没什么关系,充其量也就是同事兼上下级的关系。尧看中的是舜在处理家庭矛盾方面的本事,在暴戾的“顽父”、后妈“嚣母”和用心歹毒的弟弟“傲象”三人联合起来通过纵火焚屋、掘井填埋这些挖空心思的方法要害死他的环境下,舜第一是屡屡逃脱,证明了他智商突出;第二是既往不咎,仿佛事情没发生过一样孝悌两全,从而证明了他情商超卓。再加上政务功绩斐然,名声大好,尧觉得他是块好料,就把他给提升了。于是唐尧和虞舜成了禅让制的第一实践者。其后的虞舜跟夏禹也是这样,当舜年老的时候,就把一把手的位置让位给了治水有功众望所归的禹。
  夏启的“禅”终
  不过这种友好的制度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当时禹正处在由部落联盟的首长在向国君过渡的这么一个阶段。
  禹本来想继续禅让制,把位子传给舜的儿子伯益。但伯益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伯益主动放弃了,建议禹的儿子启来继承。加上启也是个强势的人,特别想当老大,禹就借坡下驴,顺水推舟把王位传给了启。约公元前2070年,启在老爸的基业上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部落联盟首领也正式升级成了君王。启上位之后,当领导当上瘾了,爱岗敬业,以家为天下,以天下为家,等到他该禅让王位的时候,他一想我这王位是我爸爸传给我的,我凭什么传给外人,于是就不传了,禅让制到了他这一代就没有继续下去,从此演变成了王位世袭制。
  后来的列祖列宗们的思想觉悟和启差不多,所以这个制度在中国一直就延续了四千多年,直到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王位世袭制才算终结,可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觉悟是有悠久历史的。
  这个王位世袭制的特点,简单说就是家天下,具体来说就是王位更替的方式采用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的方式,前者比如朝鲜,后者比如古巴,这两个国家都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王位世袭制的特点。
  传说的王朝
  夏朝建立后,传说中都城在阳城,就是今天河南的登封少林寺那个地方。它的疆域就是晋南豫西,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其实还是部落,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为什么叫传说中呢,因为夏朝这段历史不是信史,只有以前留下的诗集上有记载,没有出土文物能够证实。我们了解历史有两个途径:一种是通过文字了解,比如历史典籍。另一种是通过文物,也就是考古发现来印证。相比之下,自然考古发现更有说服力,因为口说无凭。怎么能证明夏朝存在呢?有没有出土文物来证明?像商朝,我们挖出了甲骨文,周朝也有不少文物可以鉴定,唯独夏朝在考古学上至今没有找到过确凿证据。所以像港台的历史书,一般写中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写,不写夏朝,因为夏朝还没有最后被确定真正存在,在严谨的学术观点上只能是个传说,和大西洲亚特兰蒂斯差不多。


2.换汤不换药
  习惯性搬家
  据记载,夏朝最后的一个王叫桀,是传说中的著名暴君,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估计比萨达姆有过之而无不及,老百姓们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于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就把桀给了结了。传说中历时五百年的夏王朝宣告灭亡。
  商朝随后建立,开国君主叫汤,商汤。不知道他名字是怎么起的,因为商朝国君的名字,一般都是跟天干有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都用这个起名,比如戊丁,中丁之类。所以商朝的这个开国君主,名字起得比较奇怪。(周朝作谥法,其中有一条“除残去虐曰汤”,看商汤的作为,倒是符合,不知是不是谥号。)
  商朝取代夏朝成为新的中原王朝,它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为统治中心,起初以亳为都城。商朝中期的时候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因此商朝又叫殷朝。好端端的干吗要迁都呢?有一种说法是躲避水患。当时黄河经常泛滥,黄河不是咱们的母亲河嘛,咱们的母亲河脾气不太好,当时咱们驾驭母亲河的能力又很低,所以它老发大小姐脾气,都城老得避让迁徙。这种说法现在看来比较牵强。如果母亲河老泛滥的话,你为什么迁到那里它就不泛滥了,两百年都没发过大水?显然这种往客观上找原因,避重就轻的说法不是特别可靠。
  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是,迁都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商朝的王位争夺比较厉害。这个时候的商朝也是采取王位世袭制的办法来交接权力,形式上有两种:一种是父死子继,另一种是兄终弟及,交给谁都是自己家里人,但哪种形式更好呢?明显父死子继矛盾少,兄终弟及的矛盾多。比如说我挂了,传给我弟弟,我弟弟挂了传给他儿子还是我儿子?他肯定想传给他儿子,那我儿子不干了,凭什么,我爸给你的椅子你应该还给我,然后我坐完了再给你儿子坐,你儿子再给我孙子,应该是这么轮。
  谁占着王位不想往下传了,另一方肯定不能罢手,管它是椅子还是沙发,就开始明争暗抢。所以王室之间的内斗就很厉害,造成迁都频繁,因为这个王把那个王杀了,都城就得换个地方。刚换了地方,他又被别的王干掉了,都城还得再换个地方,所以频繁迁都,养成了一个为了抢家具而搬家的好习惯。
  据说汤建立商朝之前以部落的形式就迁徙过8次,都城则至少迁了5次,那时候也没有专业搬家公司,自然是每次都大动干戈,估计也累得够戗,所以最后迁到殷就不再迁了。
  头号大坏蛋
  殷朝历经几代发展之后也走向衰落,和夏朝一样,商朝的最后一任君王纣王,也是出了名的暴君,这个纣王比起夏朝的桀王更有干坏事的天赋,所以历朝历代但凡提及古圣贤王,大家就自然想到尧、舜、禹、汤,一说到暴君混账,就会想到桀纣。实际上比桀纣坏的帝王有的是,只不过桀纣干坏事起家起得早,历史一悠久就成了坏蛋的代名词了,一块儿稳坐头号坏蛋的金交椅。通常评价帝王时候,如果这个帝王无道的话,就可以说他犹如桀纣;要是贤明的话,就说他可比尧舜。如果出填空题,尧舜跟桀纣可以当反义词用的。
  纣王的名字叫帝辛,“纣”是周朝给他上的谥号。当时是周公制造了谥:国君死后,后人用一个字或者两个字来概括出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这个东西就叫谥号。除了秦始皇觉得子议父,臣议君,这种做法不能取,从而废弃谥法之外,从周朝开始一直到清朝,都在用这个谥号制度。所以几乎哪个朝代都有文帝、武帝。文,经天纬地曰文。武,克定祸乱曰武、刚强直理曰武。
  谥号一共就五十几个字,帝王的评价不能出了这个圈,就得在这五十个字里找,所以纣是周朝给他上的谥号:杀戮无辜曰纣。
  谥号一般分成这么三类:表扬型、批评型、同情型。多半都是表扬型,文、武、德、景,这都是表扬型。批评型就像纣、炀,如隋炀帝。同情型的谥号一般就是给那种两岁继位,三岁退位,或者三岁继位,四岁被杀的皇帝,这种情况一般叫殇:短折不成曰殇。或者像晋怀帝那种:慈仁短折曰怀。刚一继位,还没有什么作为,结果他爸爸一缺德,把外族给引进来了,小皇帝身死国灭,这种情况就比较令人同情,但是为数不多。


3.一锅粥喝了二百七十年
  大国的兴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激战之后,武王民心所向一路披靡地打到都城朝歌。纣王一看没戏唱了,连戏台子一起烧了吧,于是在鹿台一把火,自封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焚的人。他这个不环保的举动也宣告经过将近600年发展的商朝彻底灭亡。同年,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其实周武王之前还有个周文王,文王在位的时候,为周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是文王没有赶上好时光就死了,他儿子武王把商朝推翻得这么容易,除了商纣自己不要好的内因之外,也受益于文王对武王的悉心栽培。
  周朝地域广袤,150万平方公里,人口据说上千万,当时最厉害的欧洲国家大城市雅典能有多大,能有北京大?肯定没有。那时的欧洲国家叫城邦,一个城就是一个邦,人口没多少。斯巴达据说有九千户。大家都知道斯巴达300勇士,等于是他们国王领着 300个人打仗,这事放在咱们周朝相当于连长干的事儿,咱们周朝,王宫里太监也不止300个。
  不过当时欧洲国王能领300个人打仗,那就不少了,虽然有可能这是国王卫队,主力军没出动。甭管怎么说,反正他那九千户,按十口之家算,才九万人。相比之下,周朝就是西方人无法想象的超级大国,他们想象不出150万平方公里,上千万人口是什么概念,就像吃惯了肉丝炒饼的不知道满汉全席的概念一样,而当时的周朝就已经是个满汉全席。
  城里人暴动
  公元前九世纪,周厉王的时候,国人暴动。厉王,很明显是属于批评型谥号,杀戮无辜曰厉,反正就是不怎么样的一个谥号。内城叫城,外城叫郭。文天祥《过金陵驿》:“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说明城郭是一回事。在郭里面有一个最大的就是首都。古时候首都叫做中国,除了首都就都不是中国了,后来才泛指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古文里面讲中国,跟我们今天中国的概念绝对不一样。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代指,那是民国以后的事儿了。所以住在城里的人就是国人,国人暴动就是镐京城里人暴动了,是首都市民暴动,不是全国人民都暴动。
  厉王世界观有毛病,觉得天下的东西都是他的,这倒算了,关键是他不让百姓摘采捕猎,说山里的浣熊、河里的鱼虾你们都不能动,都是“孤”的。更荒唐的是谁敢私下议论他说他坏话,一旦被举报就处死,导致城里人有怨声而不敢载道,只能道路以目。最后城里人就暴动把国王给赶走了,导致周厉王死在“外国”了。没国王之后周公、召公两位大臣联合执政,周召共和,就是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两个大臣执政了若干年,周厉王的太子继位,就是宣王,他是条好汉。
  犬戎灭西周
  周宣王在位的时候,国家一度富强,所以这是周朝历史上有名的宣王中兴,可惜宣王一死,儿子幽王继位,完蛋了。幽王,你听这名就郁闷,动祭乱常曰幽,幽王一继位西周就灭亡。这个幽王是个“颇喜欢看戏”的人,宠幸美女。美女有心理障碍不会乐,幽王为了取悦她,就说一起看戏吧,来个烽火戏诸侯,给国家造点难。
  宠幸美女还罢了,关键是他想立美女生的那个孩子为王,也不怕心理障碍的遗传问题,把原太子给废了,太子姥爷一急,来个好吧你初一我十五,就把犬戎给领来了。

Next
Pg.: 1 2 3 4 5 6 ... 9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