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的创造者是匈奴!汉字的“春秋笔法”完全掩盖了中国历史!
2014-07-26 11:31:04 -0400
汉语体系非常诡异,它不但是单音节发音,同时还使用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符号,不但语言的发音不能离开原始图腾体系半步,而且文字的含义必须回归到图腾的字根。人类的口腔只能发出400个音节,如果文字是单音节发音,则语言的容量无法超过400个,异常狭小,正常的语言是不可能单音节发音的。汉语、汉字是一种特别设计的为奴隶使用的语言、文字,是一种奴役的工具,汉族实际上是一个被奴役了数千年的民族,而数千年来这块土地上的历代外族的统治者(夏、周、秦、晋、五胡、北朝、隋、唐、蒙、满)一直使用另外的阿尔泰语系,一种多音节语言和表音文字。
汉语这种单音节发音加上图腾文字不可能是自然产生的语言类型,人类的语言天然的就是多音节的,单音节的发音规则必然是被强迫使用的模糊语言、低级语言,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思维能力的发展。
英文中China(中国)一词并不是指秦朝,因为远在秦朝接触欧洲之前古罗马对中国的称呼就是cina,cina其实是蒙古语的"赤那",即“狼”!蒙古语狼的读音“赤那”的拼音恰恰与中国的英文国名完全相同难道这是偶然的吗?狼是蒙古的图腾,蒙古以狼自称,中国被称为china,很明显是指中国文化的特征是蒙古。——所以中国人再也不要说什么“支那”是日本人对中国的侮辱性蔑称,“支那”、“赤那”发音是一致的!支那就是中国的国际名字,要不然怎么全世界都称呼中国大陆为支那大陆呢?
有一句谚语叫做:“越是相恨的人,越是曾经非常亲密的人”——这句话用在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的关系上是非常贴切的,因为极其强调“华夷需明辨”的华文化恰恰就是鞑靼文化的摩本;这句话用在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的关系同样是非常贴切的,因为大肆叫嚣“杀光日本猪”的中国人恰恰就是日本民族的同胞!
1996年开始,中国及日本的一些学者们组成“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调查团”,对中国江苏省发掘出来的春秋至西汉时代(即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人骨,及差不多同期出土的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县绳纹至弥生时代的人骨,进行了三年的对比研究。经过DNA、检验分析,两者的排列次序某部分竟然一致,证明两者源自相同的祖先。这就是说,日本人的祖先更确定为远不止边陲南疆的中国人。
1996年至1998年,中国的南京博物院联合扬州、连云港两市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同日本东亚文化交流振兴协会的考古学者一起,为了日本移民的原籍,探明日本弥生代时期渡来人与中国长江下游稻作文化起源地区的内在联系,组建课题组历时3年,终于在1999年初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这些渡来人起源于中国江南地区。据测算,在公元前500年的日本弥生代就有中国江南、淮河下游地区的人民移民日本。
中日两国,不但同种,而且同宗。(日本《产经新闻》1999年3月19日报道)
这倒也印证了中国人喜欢歧视中国人的真理——全国人瞧不起河南人,河南人也瞧不起全国人;富人瞧不起穷人,穷人也瞧不起富人;日本人把自己看作是天下神州、中华正统,而中国不过是中华文化早已陆沉了的鞑靼胡掳国而已;中国人却更加顽固的认为自己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人,而日本则永远都不可能真正的学到中国文化的精髓!日本人喜欢骂中国猪、支那猪,说中国人是应该被优秀的大和民族统治的劣等人种;中国人同样喜欢骂日本是猪狗不如的畜生,应该被种族灭绝的垃圾劣等人种!
中国人到了西方就努力争取脱离自己民族,除了吃美食和麻将就不会再提及中国文化;日本人则大搞脱亚入欧,在东京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仿照欧美街市,如同千年前模仿唐朝长安建造奈良一样!中国人拼命勾结和自己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来自西伯利亚的鞑靼殖民者(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还说什么:“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一致抗日——真是可耻至极;日本人大肆扶持和自己(华人)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来自西伯利亚的鞑靼殖民中国者(满洲、蒙古),建立满洲帝国、大元共和国以削弱中国(日本人的同胞国)!
为什么同文同种、同宗同源的中华、大和两族仇深似海,而本应该不共戴天的中华、胡掳、西洋之间还有大和、西洋、胡虏之间却狼狈为奸呢?
正所谓:“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世态炎凉冷暖的变化,在富贵之家比贫穷人家显得更鲜明:嫉恨、猜忌的心理,骨肉至亲之间比陌生人显得更厉害。一个人处在这种场合假如不能用冷静态度来应付这种人情上的变化,用理智来压抑自己不平的情绪,那就很少有人不陷于“如日坐愁城中”(这岂不正是中日国民关系的真实写照吗?)的烦恼状态了。冷肠:本指缺乏热情,此处当冷静解。烦恼障:佛家语,例如贪、嗔、痴、慢、疑、邪见等都能扰乱人的情绪而生烦恼,在佛家来说这些都是涅粱之障,故名“烦恼障”。《佛地论》:“身心恼乱不成寂静,名之为烦恼障。”
文字和文化都是国家出现后催生的,这需要大规模的军事力量的征服,而原始农耕民族是没有这种建立国家的冲动和能力的,所以能够在中原大地建立国家和文字的是具有强大组织能力的游牧民族,比如中国人将建立国家称之为逐鹿中原,这很明显是游牧民族的说法。
汉族的先民是百越,这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农耕民族,说单音节的语言,生产生活方式单调封闭,思维自然比较迟钝,同时农耕的生存方式造成血缘观念和氏族观念淡漠,文化的创造力很弱,非常容易被征服。所以汉族人学习的文化都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匈奴创造的,这就造成了一种奇特的文化:由于这群柔弱的人没有能力创造文化,不得不去学习奴隶主的文化,即柔弱的人被植入了凶残的文化基因,结果造就了一个人格分裂的民族。
夏族人和黄帝都是匈奴人,黄帝姓公孙、字轩辕,这都是匈奴部落的名字。匈奴这个名字其实是汉人取的,是汉语的音译,其实匈奴人他自己本身并不以匈奴自称;“匈”记录huong 的音,奴中的"奴"字记录you的音("奴"是形声字,"又"是声旁,所以"奴"字在古代也发音you),读起来就是:huongyou,其实就是黄帝的名字:轩辕(hungyuan)。
汉字有一个极其特殊的特点,那就是没有表音符号,所以在翻译外来名称时会出现很多混乱,因为同一个人可以记录为完全不同的字。比如台湾把利比亚总统翻译为 “格达费”,大陆译为“卡扎菲”, “肯尼迪”台湾叫“甘乃迪”, “沙特阿拉伯”台湾叫“沙乌地阿拉伯”,“罗纳尔多”台湾叫“朗拿度”;“悉尼 ”台湾叫“雪梨”;“老挝”台湾叫“寮国”等等。所以当大陆人看台湾的书中写到“格达费”、“甘乃迪”、“朗拿度”,很自然的会认为是一个陌生人。在有互联网的同一个时代,汉字的翻译都造成如此大的误会,那么在古代,汉字书写的历史会造成了多大的误会就可想而知了。
汉字同音字很多,所以汉人在翻译其他民族的名称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需要把同一个东西写成不同的字,这个就叫做春秋笔法!比如周天子被汉字纪录的名字叫"西伯",其实与"鲜卑"是同一个音,另外周天子的部落被汉字纪录为"孟诸",其实与"满洲"是同一个匈奴部族的名字,这都是汉文化对自身起源的一种"避讳"。另外秦、金、清,其实都是相同的匈奴语言的发音,汉字写成不同的字加以区分而已。可以说,这些强悍的匈奴部落的名称,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历史的舞台。但由于汉字的大量的同音字以及这种"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的传统,造成这种征服历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被解构了。汉字的同音字现象割裂了历史,给同一个对象创造了大量不同的名称,使我们误以为匈奴的历史是断裂的而汉族的历史是连续的,这是中国文化始终扑朔迷离的原因。
注:匈奴、鞑靼、女真、蒙古、满洲是连续存在的同一文化类型和民族。
所谓汉文化,从头到尾都是游牧民族主导的,匈奴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汉人只是中国文化的纪录者,所谓"老祖宗文化"的根是在匈奴或者鞑靼。由于游牧民族难以保存文字,所以汉字和图腾崇拜被汉族人保留下来的,久而久之汉族人就误以为这是自己祖先的文化了。
历史上,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特别顺手,游牧民族才是这个文化的根,以奴隶主自居的游牧民族是这个文化天然的主人。
夏人来了,中国人就当夏国奴;周人来了,中国人又当周国奴!秦人来了,中国人当秦国奴;晋人来了,中国人当晋国奴;五胡来了,中国人当五胡奴;鲜卑来了,中国人当北朝奴;隋人来了,中国人当隋国奴;唐人来了,中国人当唐国奴;金人来了,中国人当金国奴;元人来了,中国人当元国奴;清人来了,中国人当清国奴!
夏族与华族并列,后合称华夏族,华族指世居中原以东部落民族的称呼,而夏族则指世居中原以西部落民族的称呼,这些都是一种文明划分的方式。
据史书资料记载,“华夏”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周代《尚书·周书·武成》一书,“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记录的是武王伐纣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经过,可见古时华夏作为族群是周族人的自称。武王灭商后分封的各个诸侯国又自称为“诸华”、“诸夏”,是华族与夏族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远古时候,中原地区以及现在山东地区都为东夷族所控制,创造了古代的东夷文明,诞生了少昊,太昊,神农氏炎帝,等杰出的统治者。
而西戎族则世居关中,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关中环境变得十分恶劣,迫使西戎族东迁,另一个原因是藏缅人的入侵。西戎东迁,与东夷抢占丰腴的中原地盘,由于东夷族内部分裂,被黄帝为首的西戎夏族部落打败于涿鹿,遂确立了黄帝及夏族的统治地位,东夷各部被迫退回山东地区,但由于华族炎帝的影响力还在,德高望重,原本被放逐的炎帝重新被黄帝请来主持东夷事务,两个仇恨的部族开始走向和解,华夏的假融合真殖民正式开始。这条假融合的殖民道路一走就是几百年,历尽曲折。
先是蚩尤部煽动东夷余部,假借炎帝之名起兵,黄帝遂与蚩尤大战,后来由于黄帝的计谋终于打败并杀死蚩尤,由此东夷部落开始安定,但仍反抗不断。再后,占据中原的夏族屡次对东夷用兵。先是,夏启建立夏朝,遭到东夷反抗,对东部用兵,后来由于夏朝的腐败,出自东夷旁支的商族灭亡夏朝,建立商朝,并坚持与东夷联姻的传统,并放逐原夏人,但假融合真殖民还在继续。到后期纣王再次对娘家东夷作战,史称“屠母之战”,由于兵力被困在东夷地区,夏族血统的周族人联合其他夏人、楚人、苗蛮等周围部落进占朝歌,一举灭掉商朝,建立周朝。
但这时商代的王国王子再次联合亲家东夷反抗共同的敌人周人,结果兵败被杀,商朝灭亡,但东夷人并为完全臣服,战争还在继续。
后来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力行分封制,为了镇压强烈的反抗,东夷为主要封国地区,主要封国为公国鲁,侯国齐,后山东称为齐鲁,可见分封制对促进民族假融合和巩固周人殖民统治居功至伟。自此,华夏两族的假融合真殖民达到极点,到了战国末期,华族,夏族称谓已经接近消失,成为历史名词。
其实,所谓的中国历史就是使用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中,文化的主导权都是由游牧民族所主导的,因为他们武力强大,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建立辽阔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而农耕的汉族先民一直是奴隶民族,处于最底层的劳作的奴隶和祭祀用的殉葬品。而且,很多匈奴人在统治汉族先民的过程之中也冒充华人,然后他们又被更加野蛮的游牧部落征服,所以现在的汉族人的群体也包含了大量的匈奴人的奸细,已经难分彼此了。中国文化的内核则一定是匈奴人的观念,因为他们一直是统治阶层,是文化的创造者。
中国的历史就是北方凶残的图腾部落南下征服的历史,一次又一次的征服都非常顺利,都"推进了历史的进步",因为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已经被塑造的得非常适合被征服和统治了。这种历史一直持续到近代史,可以说北方鞑靼的凶残文化是这块土地的天然主人。
这个历史被汉字的同名异写的特点掩盖了,孔子就是一个冒充汉人的匈奴人。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他父亲叫“叔梁纥”,这是一个游牧民族的姓氏,是女真另一个名字“肃良合”的异写,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做“索淩阿”。因为汉字没有表音符号,在表音的过程中必然伴随一个重新“赋义”的过程,这个毛病在现代社会一样存在。总之汉字记载的历史越多,对历史的“粉饰”就越多,后人对历史的理解就越混乱,还不如语音口传的历史更真实。因为你很难在语言中区分“鲜卑”与“西伯”。
其实孔子无比推崇的周朝就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周天子和孔子本人都是胡人,周朝的起源部落叫孟诸(汉字音记),所以周历第一个月就叫孟诸,汉语是单音节发音就纪录为一个音"周"。而数千年之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部落取国号叫满洲,声音几乎一样,基本可以推测周朝和满清是同一起源。
孔子推行的"礼"就是匈奴文化中的祭祀规则,是奴隶主贵族专有的权利,所以叫"礼不下庶人",比如那个孔子极为推崇的所谓的周礼,就包含了大量的祭祀和殉葬的内容,是非常残酷的,孔子之所以哀叹"人心不古",就是他发现在农耕的汉族人中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图腾崇拜和等级尊卑的非常困难。
孔子的这个儒家文化的内核就是血缘关系和等级尊卑,非常强调忠诚(忠君爱国),这都是游牧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农耕民族是不会这么强调血缘关系和等级尊卑的,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农民每天自己种地基本上只够自己吃,有什么必要去去分什么等级尊卑呢?只有游牧民族对外进行征服,需要对大量的财富进行分配才需要这个等级(利益分配)制度。另外,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是种地喂猪,他需要那么多忠诚干嘛?只有这个游牧民族要进行残酷血腥的战斗,他们才需要绝对的忠诚,就像黑社会组织总是要火并和分钱,所以很强调等级制度和忠诚。
再比如中国文化的国粹《周易》,其第一卦叫做“乾”,是最重要的字,但奇怪的是一个这么重要的字汉族人基本不用,汉族人在语言中没有把天叫做“乾”的,这是为什么呢?和简单,因为这是匈奴人的语言,突厥语称天为“祁连”,所以天山也叫“祁连山”,大家想想看,“祁连”翻译成单音节的汉语发音不就是“qian”吗?如果要发掘,还有非常多类似的例子,文言文中有一种雅言,就是汉语中基本不用的字和发音,这些“雅言”却大都可以在蒙古语中找到对应的发音,比如“曰、呜呼、唁、庐、霾、卿、言、旦”等等,总之汉字的源头很明显是多音节的匈奴语言。
现在有一种中国文化复兴的热潮,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内涵却所知甚少,甚至可能是与历史完全相反的。中国文化的内核很明显是匈奴的萨满教,比如崇拜天、祖先、等级森严、殉葬、阉割(太监制度)、血缘崇拜、绝对的中央集权、歧视妇女等等;孔子的理想就是在农耕的汉族文化中重现这种游牧民族的萨满教崇拜,儒家所谓的“克己复礼”就是对这种原始宗教“礼制”的回归。
匈奴文化就是汉字文化的根,包括汉字本身就是萨满教的祭祀符号发展而来的。由于当下的道德困境,很多家长急于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中国文化以“提高素质”,这些家长应该先自己好好的了解一下这种文化,它被现代意识觉醒的清末汉人抛弃不是没有原因的。中国文化的内核是非常残酷的,是一种原始奴隶制的文化类型,它所标榜的“圣人之治”“道德社会”从来没有实现过,包括所谓“尧舜禅让”都是匈奴贵族之间的权利争斗而已。
汉字的“春秋笔法”将中国文化的同一的文化源头分解为“华与夷”,使中国人误以为中国文化有“华、夷”两个源头,一直想在野蛮的匈奴文化之源中构建“灿烂文明的华夏文化”,从而深陷于野蛮而不能自拔。汉字是匈奴人创造的,是游牧文化和图腾崇拜的载体,是反逻辑反理性的,也是反人性的,这个玩意不改,匈奴文化基因就会一直起作用。
----Comments(1)----
【飛龍在天】 (@891622172) |
@ at 2014-07-28 13:57:
呃。。。
Back to hom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