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到底是哪一代?

2014-07-26 10:29:24 -0400
阿里山图...
  前不久,应某高校之邀,做关于中国现状的报告。
在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就牵扯到80与90后为什么垮掉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有多方面的描述与揭露与分析,但总是不够全面与直观,于是我现场鼓励全体讨论乃至于辩论。场面一时非常火爆。
讨论与发言前期,大多数同学的言论与社会上、与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就是80、90后普遍疲软,看似自我,其实缺少内容;看似个性、其实缺少脊梁。没有目标。眼高手低,没有吃苦精神。自私,不知道感恩、不孝顺。无底线、无节操。
一片骂声······
突然,有位男同学要求发言,我把话筒交给他。
他拿着话筒走到台上,不知道怎么鼓捣,就把如下这点文字打到屏幕上:
几十年前,年轻的红卫兵打砸抢。讹人、坑人 !祸害了一帮老年人!
现在,一些老年人碰瓷,讹人,自己摔倒就坑人!祸害了一帮年轻人!
几十年前,年轻人在广场上跳交谊舞,不顾老年人的感受!
现在,老年人在广场上跳广场舞,不顾年轻人的感受!
仔细想想,其实不是老年人变坏了!
而是 ,那拨坏人变老了!
接下来,他拿起话筒,说了这样一段话,大体如下:
大家关于80、90后的描述与界定,我大体同意,但我想再深入问三个问题:80、90后是不是天生就是这样?他们是怎么样变成这样的?垮掉的到底是哪一代?
我们生下来,和任何一个正常生下来的人没有任何不一样,我们在家长的养育中、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中,在社会中成长——我们实际地接触社会很少。
家庭、学校、社会给予我们最多的就是空洞的说教——我们装进大脑里的,只是一些文字和话语,这就如同对一个小孩子一直说火很烫但我们从来没有被烫过一样。我们看似什么都知道,但其实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我们看似自我但没有内容的基本原因。
但是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大人们在主导这个社会:他们首先没有真情,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孝顺;他们为了钱和感官活着,为此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没有灵魂。当官了贪腐无所不用其极、有钱了为富不仁。
他们实际做的和教给我们的完全不一样,于是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在空洞的自我与龌龊的现实中挣扎,最后,这样的我们走到社会上,于是我们就变成大家前面所说的那样。
我们的身上满是他们的影子和影响。另外我们相对于他们缺少实际锻炼——各种锻炼。
那么现在我要问大家:我们到底是怎么样垮掉的?最先垮掉的到底是哪一代?如果我们将来担不起家庭、工作、社会的责任,那么社会应该怪谁?
我最后说一句话,正是我们的父母辈、乃至于爷爷辈将我们将我们教育和影响成这样。而要追究真正原因,或许需要拷问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
改革开放前,国人失去了自我的实际内容、失去了原则、失去了底线,失去关爱真情,失去灵魂。
改革开放后,这样的国人一窝蜂向着钱去。金钱和权力成了这个社会的唯一标准,为了权钱,一切包括脊梁与灵魂都可以出卖。······
我保持沉默,能做的就只是将这段文字记录下来······
房子让80后成为垮掉的一代
优西贵泽
  如果在20年前的今天,你问一个北大学子的抱负,他一定会回答你“我将为祖国强大、为民主而奋斗终生”;如果你问 10年前的北大学生,他会回答:“我将成立中国的微软公司,一定会超越世界首付比尔盖茨”。今天的北大学子,其抱负却转变成为尽早拥有自己在北京的房子, 这样父母来京自己就不会太囧。
房子让80后成为垮掉的一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70后已经退居幕后,而80年后逐渐成为社会舞台中央的绝对宠儿。80后的作家、CEO、亿万富翁等等一系列令人羡慕的光环笼罩在他们身上。80后同时也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正为各行业商家的争抢对象。
80年后成为楼市的主力军,也应运而生成为楼市的流行语。但是在流行语的背后,却透露出“宠儿”们的心酸和无奈。作为时代的幸运者,80后可谓如鱼 得水,有知识、有远见,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种独立自主生存精神。但是因为房子的存在,我们最好的一代却生不逢时,因为他们遭遇到了高房价。
如果没有高房价,如果我们可以用3~5年的收入买套房,那么80年后的生活将会轻松很多。但实际情况是,如今的大部分人不吃不喝需要大概15~20 年的时间才能买套房。因为房子,我们害怕失业;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创业;因为房子,我们被迫啃老;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养育下一代。
这就是作为我们社会栋梁80后们的真实写照。记得不少开发商的御用文人在媒体上大谈房子对于青年的生活幸福度的重要作用。我想这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最大谎言。比文物价格还贵的房子如今能给年轻人带来的只有痛苦和压迫下的无奈。
一个幸福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年轻人不仅要拥有房子,更应该拥有其他幸福的一切,比如家庭的天伦之乐、夫妻恩爱之乐、相夫教子之乐。但是 因为有了房子,其他的幸福就不复存在,而且房屋本身何乐之有?当80后每天一睁眼就是数百元的房贷,他们还有心情去想念其他吗?
记得有一个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大哥的话让我震动良久。当我问他整天跑北京的大街小巷烦不烦时,这位大哥回答我:“烦也没有办法,每天一睁眼,就是300元的车份子钱,你不跑怎么办?我也想周六带老婆孩子出去玩玩,但是人穷志短啊。”
好一个人穷志短,一语惊醒梦中人。这话对于80后同样适应,最有前途、最有潜质让中国强大的一代人如今因为高房价而沦落成为最志短的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80后因为房地产而沦落为最没有志气的一代。
我认识一位北大毕业的80后,如今毕业5年,但从未见父母来京和其一同生活过。平时一起聊天问其原因,仁兄的回答是:“父母不愿来京,因为怕增加其负担。我也不愿意让他们过来,等我买了房子再说,没有房子在父母面前多没有面子。”
听了这话,内心真的是万分凄凉。如果在20年前的今天,你问一个北大学子的抱负,他一定会回答你“我将为祖国强大、为民主而奋斗终生”;如果你问 10年前的北大学生,他会回答:“我将成立中国的微软公司,一定会超越世界首付比尔盖茨”。今天的北大学子,其抱负却转变成为尽早拥有自己在北京的房子, 这样父母来京自己就不会太囧。
抱负的转变不仅反映80年后生存的尴尬,更折射出我们这个国家不但没有进步,相反却一步一步将年轻人逼向堕落的深渊,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无奈。当 我们骄傲的宣称GDP进入世界前三、我们的航天员实行太空漫步时,我们的房价正和国际接轨时。殊不知我们丢失了一国发展壮大的最核心竞争力,那就是青年一代的创造力和发展力。当80后人人为房子奋斗终生时,这个国家只会生产房奴。
房子真的让80后成为“垮掉的一代”吗?
balake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80后逐渐成为社会舞台中央的绝对宠儿。80后的作家、CEO、亿万富翁等等一系列令人羡慕的光环笼罩在他们身上。80后同时也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
80后成为楼市的主力军,也应运而生成为楼市的流行语。但是在流行语的背后,却透露出“宠儿”们的心酸和无奈。作为时代的幸运者,80后可谓如鱼得水,有知识、有远见,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种独立自主生存的精神。但是因为房子,我们最好的一代却有生不逢时之感。
如今大部分人不吃不喝需要15~20年的时间才能买套房。因为房子,我们害怕事业;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创业;因为房子,我们被迫啃老;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养育下一代。这就是80后们的真实写照。记得不少开发商在媒体上大谈房子对于青年的生活幸福度的重要作用。我想这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最大谎言。比文物价格还贵的房子如今能给年轻人带来的只有痛苦和压迫下的无奈。
一个幸福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年轻人不仅要拥有房子,更应该拥有其他幸福的一切,比如家庭的天伦之乐、夫妻恩爱之乐、相夫教子之乐。但是,当80后每天一睁眼就是数百元的房贷,他们还有心情去想念其他吗?
一个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大哥的话让我感慨不已,当我问他整天跑北京的大街小巷烦不烦时,这位大哥回答我:“烦也没有办法,每天一睁眼,就是300元的车份子钱,你不跑怎么办?我也想周六带老婆孩子出去玩玩,但是人穷志短啊。”
好一个人穷志短,一语惊醒梦中人。这话对80后同样适用,最有前途、最有潜质让中国强大的一代人如今因为高房价而沦落为最志短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80后因为房地产而沦落为最没志气的一代。
我认识一位北大毕业的80后,如今毕业5年,但从未见父母来京和其一同生活过。问其原因,仁兄的回答是:“父母不愿来京,因为怕增加我的负担。我也不愿意让他们来,没有房子在父母面前多没面子。”
听了这话,内心真的是万分凄凉。如果在20年前的今天,你问一个北大学子的抱负,他一定会回答:“我将为祖国强大、为民主而奋斗终生”;如果你问10年前的北大学生,他会回答:“我将成立中国的微软公司,一定会超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今天的北大学子,其抱负却转变成为尽早拥有自己在北京的房子,这样父母来京自己就不会太囧。
抱负的转变不仅反映80后生存的尴尬,更折射出我们这个国家不但没有进步,相反却一步一步将年轻人逼向堕落的深渊,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无奈。当我们骄傲地宣称GDP进入世界前三、我们的航天员实现太空漫步时,我们的房价正和国际接轨时,殊不知我们丢失了一国发展壮大的最核心竞争力,那就是青年一代的创造力和发展力。当80后人人为房子而奋斗终生时,这个国家只会生产房奴。
 【你多少岁才买得起房? 】买150平米的房子不吃不喝房价不涨的情况下需要多少年?在广州44年,深圳41年,在北京居然要76年!假设你22岁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广州月工资4917元,按照市区房价17488元/㎡计算,要66岁才能买上!哎,现在买房不是单纯的要钱啊!简直是要命啊!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西班牙《世界报》
«Newer      Older»
Comment:
Name:

Back to hom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